同樣是手工訂製鞋,在BellaVita裡賣的是二十萬元起跳,北市中山區提供重製服務的鞋店裡,收費是半價,想跟手工訂製風,也有不那麼嬌貴的方法。
台北信義計畫區的BellaVita百貨商場開幕,假市場考察名義,進去觀光兩圈。這家高檔百貨公司的老闆,人稱梁太的董事長梁秀卿,外型就像鄰家媽媽,平日出入就是手拎凱莉包、足蹬訂製鞋,如今進軍百貨業,儼然就把自己平日愛用的名牌貨、奢侈品統統招進百貨賣場裡。
她最愛愛馬仕的凱莉包,這個提包向來名氣響亮,在拜金女、富人的世界是一等一的夢幻奢侈品。旗艦店就開進BellaVita,端出絲巾展、奢侈水晶燈、餐具、居家全系列站台,五百七十萬元的鑲鑽凱莉包、一千七百多萬元的水晶球藝術時計器……,令人目不暇給的奢侈品坐鎮店裡;同一集團、號稱「鞋中帝王」的英國男鞋John Lobb,平均一雙訂製鞋二十萬元起跳,也列身賣場。朋友耳聞一雙鞋訂製價二十萬元起跳,少不得猛盯著多看兩眼,逛過擺設空曠的店後,同賣場的另一家TOD'S鞋立刻顯得「平價」可親。
可不是嗎,一雙訂製後六個月才拿得到的John Lobb鞋,踩在腳下可以蹬得軋響,二十萬元可以買下十二、三雙TOD'S的豆豆鞋,而一個六十公分寬的手提包與一間套房等值,甚至更貴,朋友開玩笑:幸好BellaVita不收門票,純欣賞,不用錢。BellaVita開幕,就像在說,台灣人奢華真的夠「普及」了。
比奢華,歐美國家才是時下這些主流奢侈品的正宗發源地。如今發生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美國人、歐洲人財富大幅縮水,尤其是闖禍的美國人受傷慘重,《華爾街日報》的房地產版,就是活生生的見證。
《華爾街日報》開闢了專篇的豪宅銷售情報,把全世界待價而沽的豪宅逐一介紹。若上網路版,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美國為主)的豪宅,每一件個案都有從室內設計到戶外景觀的照片,供讀者逐一瀏覽參觀。
這些求售的豪宅,通常是處於以下的情況:屋主一擲數百萬到千萬美元不等買下以後,又花個兩、三年、幾十萬美元慢慢地裝修,五年後的如今,可能總計住不到二十次的豪宅,慘遭折價三成、腰斬求售。
這些度假屋或是豪宅,或許戶外會附上游泳池、馬場,以及非海即山一覽無遺的景觀;室內則動輒百來坪的廚房、酒窖是必要條件。這些豪宅是見識所謂富豪生活的寫真;折價求售的事實,又是富貴浮雲的最佳寫照。
想起在陽明山上的一戶豪宅,女主人愛藝術,寬闊的豪宅裡,藝術收藏是最吸引人的裝飾,特別記得常玉少見的幾幅素描,就掛在廚房通往廁所的側牆,素靜得挺美。老實說,如果她出門拎一只柏金包,沒什麼好意外,而如果哪天,這棟豪宅轉手換主人,同樣也不教人驚訝,畢竟,陽明山豪宅,每隔十年、二十年,總要出現一次大換手,人來人走,豪宅還是豪宅,豪宅作為財富的象徵不變,卻已幾度夕陽紅。
不過,另有一朋友,身價少說百億元,大有資格成為BellaVita的貴客,只是,他穿衣打扮鮮少名牌印記,照他自己說,穿過最貴的一套西裝牌子叫作Boss,不愛名牌,不買精品貨的他,最大的樂趣就是找朋友喝兩杯,最近因他新聞見報,致電之餘趁機聊到新開的Bella Vita,他搖搖頭,「穿人字拖進去逛,店員大概不歡迎,說不定還奉送白眼」,對他而言,John Lobb鞋可能不如一雙La new或是人字拖。
雖說如此,手工訂製鞋還是有其魔力,這裡不說從衣到鞋都大吹訂製風的國際精品,而是近在台北市中山北路南京東路一家鞋店,老闆六十開外,店裡幾十種鞋款,一賣就是十來年。十多年前,老闆的客人國外買回來的鞋子穿舊了,上門來問能不能照著做一雙,就此開始提供訂製服務。也曾拎著一雙鞋子,找老闆「重製一雙」。坦白說,copy出來的楦頭略有出入,還配上稍嫌老式的鞋跟,雖非百分百重現,手工也不是太細膩,但是配上價位,也算恰如其分,穿上不怕鞋比人嬌貴。
事後,老闆依樣畫葫蘆,複製了紅色、黑色、紅色鑲黑邊、金色等不同變化,訂出折半價位賣起來了,現在,鞋子還擺在櫃上醒目的位置,老闆得意地說,這雙鞋是店裡的暢銷品!比起John Lobb,台式訂製鞋,另類的平價奢侈品,老闆,來一雙訂製鞋吧。
(本專欄由楊子葆、焦元溥、焦桐、艾予森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