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一貫的勇於創新精神,施華洛世奇從水晶代工供應商到消費性水晶自有品牌,從家居擺飾水晶逆勢而為打造高價珠寶系列,如今準備透過再一次變身,迎戰風暴後的嚴峻。
施華洛世奇以流行珠寶之姿,成功打入消費者心坎,有著精品珠寶的形象,商品售價卻不算頂級貴氣,這獨特的品牌定位,可不是施華洛世奇創立之初所能預料的情況。百年轉折的故事,得回到品牌創辦人丹尼爾.施華洛世奇(Daniel Swarovski)的出身。
一八六二年,丹尼爾出生於波希米亞北部(現今捷克共和國境內)一座小村莊,那裡一直是傳統水晶玻璃加工區。出身玻璃切割工匠的家庭,丹尼爾自小就跟著父親學習寶石打磨與玻璃切割,直到二十一歲那年,丹尼爾去維也納參觀了第一屆電器博覽會,在那裡,西門子和愛迪生的技術革命激發他的靈感,因而決心發明一台自動水晶切割機器。
立足 專業水晶供應商
九年後,也就是一八九二年,首部水晶自動切割機終於問世,自此,丹尼爾改革了傳統水晶加工必須以手工作業的技術,為水晶切割工業帶來了重大變革。
為確保自己發明的機器和技術不被同行竊取,丹尼爾一方面申請了專利,另一方面更千里迢迢來到奧地利的華登斯(Wattens),這裡不僅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可為水晶切割機提供動力,而且比起波希米亞,華登斯離當時最大的水晶消費地巴黎更近,華登斯也因而成為丹尼爾創設品牌的首選地點。一八九五年,施華洛世奇正式創立。
說起施華洛世奇的品牌發展沿革,現任水晶精品部負責人、同時也是丹尼爾玄孫的Robert Buchbauer在受訪中提到:「施華洛世奇的品牌精神在歷史過程中轉變很多次,在公司成立初期,公司的精神建立在B2B(企業端對企業端)的方向,為客戶提供高品質、低成本的水晶技術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情。但在公司建立七十年後,我們開始建立消費品牌,直接面對消費者。也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我們從B2B轉變為B2C(企業端對消費者端)的經營模式。」
跨足 消費水晶自有品牌
從水晶切割機器起步的施華洛世奇,後來發展出工業水晶部門,以專業的水晶供應商立足,甚至還跨足專業鏡片、望遠鏡光學、道路反光燈具、特殊照明等領域。至一九七六年,推出裝飾水晶擺設,開始了水晶精品事業的經營,施華洛世奇自此不再是單純的水晶供應商,同時也是一個消費性的水晶自營品牌。
一九八九年,施華洛世奇更打破一般時尚品牌推出低價副牌的行銷策略,推出更高價、更頂級精緻的Daniel Swarovski系列,成功打造奢華形象。
在銷售通路部分,無論在中國、香港或台灣,施華洛世奇在許多百貨及賣場中,都與Tiffany、Catier相鄰販售,「這並非是要與大品牌正面競爭!」Robert Buchbauer表示,概念上,是希望採取合作的方式,讓有各自風格、定位的精品一起曝光,吸引更多消費者。
策略顯然奏效,金融風暴後,在全球奢侈品品牌皆面臨嚴峻挑戰的時刻,施華洛世奇卻逆勢成長,甚至在大中華地區還有兩位數的營收成長,而這成績也更加強了施華洛世奇對中國市場的信心。Robert Buchbauer說:「中國市場現在成長的速度勝過歐洲,也有越來越多的有錢人出現,在中國擴張計畫,是我們避開經濟風暴傷害的方式。」
發光 精品珠寶形象確立
目前,施華洛世奇已在中國四十五個城市中開設一四○個通路,明後兩年,則會提升至六十個城市、二百個通路。至於台灣,看好大陸旅客來台消費商機,Robert Buchbauer強調,現階段先試圖了解大陸客偏好的購買習慣,除了台北一○一的專賣店外,「明年開始,會有更全面的拓展計畫。」
關於產品方面的未來計畫,Robert Buchbauer明確表示:「手錶產業是我們非常重要的方向,現在我們已經開發出四十五種錶款商品,之後還會開發男性商品,未來兩年,則將陸續開發香水、太陽眼鏡等商品。」
面對當前嚴峻的經濟情勢,施華洛世奇採取積極作為來應對,就像品牌一路以來的勇於創新精神,從水晶的代工供應商到消費性水晶自營品牌,從家居擺飾水晶逆勢而為打造高價珠寶系列。
有一點像是透過水晶折射後的百變光彩一般,施華洛世奇的百年傳奇,也就來自於這漂亮精準的不停變身。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