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葡萄酒,得先了解自己,所以與其去評斷別人懂不懂酒,不如先回頭看看我們自己懂不懂葡萄酒,能不能從葡萄酒之中獲得深刻的趣味。
這個問題非常尷尬。我通常會取巧地引用濠上莊子對於「汝安知魚樂」的回答:「請循其本」——不如先回頭來看看我們自己懂不懂葡萄酒?能不能從葡萄酒之中獲得深刻的趣味吧?
欣賞葡萄酒請循其本
在幾部關於這位古希臘哲學家的傳記裡,都記載了達勒斯所說的,一段更長、也因此更能讓我們清楚理解意涵的句子:「在你能夠開始去了解其他之前,你必須首先了解自己。」(Before you can begin to understand others, you must first understand yourself.)
想了解葡萄酒,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成長的生命經驗如何型塑五感?如何積累堆疊你的記憶?如何一點一滴地操作學習而來的知識、架構足以分辨這個世界並且能因此取得認同的價值?也就是說,得先了解我們的心智。
許多人都以為心智的關鍵一定是大腦,但是生理學上的新近發現卻一再證明,心智並不是真如想像的常駐腦中,而是尾隨著成群結隊的荷爾蒙與酵素奔走全身,忙著理解那些我們稱為觸覺、味覺、嗅覺、聽覺、視覺所交織複雜而神奇的現象,並同步與大腦的記憶抽屜以電子脈衝溝通。
雖然我們對於葡萄酒的欣賞與了解一定有共通而且可以分享、可以學習的部分,但更多的是個人與葡萄酒之間的交流,以及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的對話,這種經驗,彷彿就是人生哲學建立的過程。
難怪法國科學家、微生物學先驅巴斯德(Louis Pasteur,一八二二~一八九五年)會這麼說:「在一瓶葡萄酒裡,蘊含著比所有的書裡更多的哲學。」(Il y a plus de philosophie dans une bouteille de vin que dans tous les livres.)
社交棋藝到社交葡萄酒
但是在真實人生裡,要了解一個人的品味,或者一個人的真正本事,非常之不容易,因為越是入世,越明白社交無所不在。
被譽為「西北棋聖」的中國象棋大國手彭述聖(一八七四~一九七○年),曾口述他父親與清末名將左宗棠的一段軼事:
同治年間,左宗棠帶兵入新疆平亂,途經蘭州,遭遇大雨,不得不暫時駐紮。左宗棠公餘喜下象棋,因為無聊,遣人尋高手對弈,彭述聖的父親彭高棋在當地棋壇聲譽極高,於是應召入營陪左帥下棋,沒想到連輸三局,情勢一面倒,左宗棠贏了高手,自是得意非凡。
一年之後,左帥從新疆返京,又經蘭州,依舊要尋高手對弈,但是當地公認彭高棋棋藝無人能出其右,因此仍由他陪左宗棠下棋。不料這一回,倒變成左宗棠連輸三局,幾無招架之力。左帥大驚,詢問其由,據說彭高棋是這麼回答的:「前次大帥初到此地,所以連負三局以求謙讓,並可以給大帥出師一個好勢頭!」
棋藝到此,勝負竟在一念之間,也不愧「高棋」之名。話說回來,品味其實也是如此,我年輕的時候,總深信「遇事而為,所為就是當為」的理想,長大之後,才感覺世事人情亂如麻,治絲愈棼,放射出來的社會行為與內心的周折往往南轅北轍,誰能判斷「他到底是不是真懂葡萄酒呀?」
何況,為了在品酒、尤其是「盲目品評」的場合讓人印象深刻,新時代的釀酒師們開啟了高濃度酒精風格的「社交葡萄酒」(social wines)潮流,美國加州Napa Valley產區葡萄酒平均酒精濃度已經從一九七一年的一二.五%,上升到目前的一四.五%,這類葡萄酒,不宜搭配食物用餐,卻能夠給人強烈的第一印象……。喜歡這樣的酒,算不算懂酒?
懂酒不懂酒?這是個問題。而我們還是聽從達勒斯的忠告,認識自己吧!
(本專欄由楊子葆、焦元溥、焦桐、艾予森共同主持)
楊子葆
一九六三年出生於花蓮,法國國立橋樑與道路學院(ENPC)工程博士。曾任新竹市副市長、台灣駐法國代表、外交部政務次長等職。精葡萄酒、交通學,也是一位法國通。
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