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南庄聚居不少客家人,但鮮有人知,這裡也是原住民賽夏族、泰雅族的大本營;深入原住民山區,探訪深山祕境、聆聽傳奇的原住民故事,美景人文,在在引人入勝。
欣賞自然美景之餘,走入滿是日式建築的南庄老街,時光彷彿倒轉,一切就像回到從前般的懷舊復古;道路旁的「水汴頭洗衫坑」仍擠滿邊洗衣、邊話家常的婦人們,小鎮裡一景一物都在訴說客家文化所蘊藏的樸實之美。
這是許多遊人印象中的南庄,但其實,在前有小溪、後有青山的南庄裡,更聚居著為數不少的原住民,他們自古便在這片土地上,狩獵、農耕、捕魚,流傳著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現今的八卦力、東河、鹿場等部落,仍有不少賽夏族及泰雅族原住民。
即使隨著時光流轉,有越來越多年輕一代的原住民遠走都市,為生計打拚;而留在部落的人,也漸漸地不再以傳統的方式過活,但南庄的部落裡,樂觀開朗的笑聲仍不絕於耳;曾經是原住民生活的祕境,也不曾消失。終於靠著地方人士的奔走,部落逐漸敞開大門,歡迎來訪的遊客。
自小跟著維修道路的父親居住在東河部落的金文平即是一例。雖非客家人,也不是原住民,始終號稱自己是「原來就居住在此的原住民」,近年來不但籌設「瓦祿產業文化館」,也協助部落發展觀光。跟著他的腳步、聽著他說的故事,遊客也能很快地深入體會原住民在地文化。
身為在地嚮導的金文平認為,東河部落及周遭,有許多和原住民相關的大自然祕境,是首次造訪的遊客不能錯過的。其中,他第一推薦的就是「神仙谷」,這裡是風美溪和比林溪的交會口,因為地形落差,而形成壯觀的飛瀑;只見上游溪水傾瀉而下,落至下潭,又激起無數細小水珠。站在去年剛整修完成的岸邊步道上,隆隆水聲,讓瀑布更顯壯闊,給人遠離塵囂的無限舒暢。
其實,神仙谷舊稱「死亡谷」,相傳是泰雅族早年的墳場。近年,則因風災、道路坍塌等因素,足足封閉五年;現今,溪流兩岸則搭起神仙谷吊橋,站在橋上,向對岸走去,則又蜿蜒而上,不需一小時,便能到達下游石門吊橋,相傳這就是早期泰雅族人人經常通行的古道。
除此之外,山城南庄更擁有不少環山步道,吸引登山客前來。位於鹿場部落後的加里山步道及知名的獅頭山步道,景致優美,沿途生態豐富,能讓人輕鬆愜意地散步於林間。
流傳至今的原住民神祕祭典,也是能一窺原住民文化的大好機會。賽夏族著名的矮靈祭(巴斯達隘),正是在南庄的向天湖舉行;農曆十月十五日前後,每兩年一小祭,每十年一大祭,向天湖的廣場上,賽夏族人身著傳統服飾,在為期四天三夜的祭典中,展開一場神祕且莊重的祭典。
據說,矮靈祭是賽夏族為了彌補消滅矮黑人的錯誤行為所舉行的,所以整個迎靈、娛靈、送靈的儀式,充滿懺悔、贖罪、感恩及敬畏的複雜情緒。
今年正逢矮靈祭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時間,金文平建議,遊客可以上山一窺這個祭典。若無法躬逢其盛,向天湖旁也有個賽夏族民俗文物館,遊賞向天湖之餘,也能在裡頭看到許多原住民從前賴以為生的器具。
若還想體驗更多原住民文化,「石壁染織工藝園區」裡,除了可以讓遊客運用園區栽種的天然植物DIY染布外,還可以親自體驗泰雅族的傳統織布藝術。
園區的女主人林淑莉,在嫁給部落青年後,投身部落文化的保存,傳統的織布技術,就是她向族中耆老所學而來的。現今,這裡滿是利用泰雅族織布技術而完成的各項作品,小錢包、名片夾、圍巾等,充斥著濃濃的原住民風。
而一提到原住民就讓人聯想到的 糬,也能在「瓦祿產業文化館」看到最傳統的製作過程。蒸熟的糯米,放在木製的臼槽裡,再利用木杵,將糯米搗成 糬,看似容易,實則相當費力。
金文平表示,搗 糬至少要有兩人相互配合,有節奏、加點默契的搭配,才能製作出美味的麻糬;而搗麻糬前,則必須先讓糯米產生黏性,才不至於在搗米時四處亂飛。
拜訪南庄的原住民部落,山徑兩旁不是懸崖,就是峭壁,幾經風災、土石流摧殘的痕跡清晰可見。
如今一度因災害而封閉的原住民祕境,一一開放,何不趁著大好機會走趟南庄,在蟲鳴鳥叫、青山綠水下,感受原住民樂天知命的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