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采的小說。作者在書中曾兩度提及《聊齋》,其實平路施展「借屍還魂」的技巧也不遑多讓,使讀者始終陷在真假難辨、虛實難分的迷障中。
先是借大明星的屍,還調查員的魂。
「永遠的軍中情人」猝死於泰國,曾是轟動多時的社會新聞。作者巧妙的以此一事件抓住讀者好奇的偷窺、八卦心態,並樂於隨著調查員的追查起舞。
作者的布陣顯然經過長期演練。從事發的現場、旅館的處置、官方的說法、媒體的報導,到死者手稿、小道消息、歌迷反應、台灣政府高層的表態,無不鉅細靡遺的記錄;加上調查員耐心訪談相關人士及閱讀醫學專刊,所蒐羅的人證及物證,確實建構了一個最懸疑的「完整」死亡現場。
只是,作者既不是寫推理小說,更不甘流於八卦雜誌的揭密。大明星的屍,還真只是借來還調查員的魂。
有很長一段時間,台灣情治單位狀況不斷,是媒體關注的另一議題;前不久,情治人員的忠誠考核,更是輿論爭議的焦點。
挾著國家安全的無限上綱,包含國安局、情報局、調查局等情治系統,必然累積、潛藏著若干弊端;而在虧空、泄密、潛逃等一連串弊案爆發後,輿論「有幾分證據」,情治系統才「被迫講幾分真話」的包庇,更作實了外界的指責不是空穴來風。
隨著追查死因的進展,調查員也由旁觀者清而變得當局者迷,彷彿大明星真的上了他的身。如同他在一封封報告工作的書信中所言:他覺得自己被下了「降頭」。大明星一路走來的際遇,似乎也是調查員成長的來時路。
將兩則看似無關的重大新聞事件重疊,成為《何日君再來》的情節主軸,是作者的匠心。更難得的是,平路抽絲剝繭的娓娓道來,竟是借小人物之屍,還大時代之魂。
從大明星當紅的時期,回溯到國共內戰、政府遷台起,由於政治環境丕變,使得諸多小人物的個人、家庭、工作以至生涯,都受到牽連;甚至在扭曲的環境中而走樣變形。
前年,張惠妹在總統就職典禮,只唱了一首國歌,就遭到大陸當局封殺而噤若寒蟬。「君在前哨」的處境更可想而知。唱歌如果只是一份單純的工作,為什麼會「功在黨國」?此地「愛國藝人」和彼岸「精神汙染」的懸殊定位,或許是大明星巔峰時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甜蜜蜜》的大明星避居泰國,或許只是渴求自由,好歹還算過得豐裕。和她同一時代的其他人,過的又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呢?
許多人也都曾矢志為黨為國效忠。然而,一旦有意退出,甚或是失去了利用價值,又會落得什麼樣的下場呢?
手臂留有「殺朱拔毛」刺青的一代,或許至死仍視反攻大陸為神聖使命,卻終究只能在大明星圓潤甜美的歌聲中尋求慰藉、乃至終老。循著大明星落腳的泰國行至滇緬,沒有國籍的海外華人、效忠民族而流離失所的異域孤軍及他們的後裔,又有誰懷想起他們?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芸芸眾生和家/國之間糾結的,豈止是故事?又怎是喜/樂二字了得?
被記憶、懷念的人,至少見證了時代;大多數注定被遺忘的人,彷彿只是時代的過客。好在有文學家為這些面目模糊的小人物留下了紀錄。
被多數人定位為政治評論家、文化觀察家的平路,或許也是借書寫還內心深處的創作之魂吧!不然,她不必耗費偌大苦心蒐證、經營一本,包括書信、手記、腳本等豐富形式的小說。
隨著大明星之死,《何日「君」再來》已從期盼而變成一聲喟嘆;倒是《行道天涯》之後的平路,給了讀者「『路』遙知馬力」的另一種期待。(作者為資深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