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命運!也是我的詛咒!
在美國人心目中是個好爸爸的丹尼斯奎德,儘管他個人承認自己完全不擅長任何運動,卻還是唏哩嘩啦地演了一票運動電影,從美式足球、拳擊一路打到職業棒球,這次演出《心靈投手》的王牌救援,像不像,三分樣,氣勢夠不夠是一回事,最重要的是符合了美國人對他的角色期待:良師與硬漢,從而締造他從影以來最好的票房成績。這確實是丹尼斯奎德的命運。
當然,《心靈投手》是部很感人的電影,特別是同樣有深厚棒球文化的台灣,應該也能體會其中真人真事的奮鬥與「根性」(日語「努力」之意)。
尤其是電影刻意分為兩段,前半段描繪丹尼斯奎德身為高中棒球教練,在德州荒漠以「心靈」帶領雜牌軍獲得分區冠軍的動人師生情,除了輝映出酷似另一部描繪師生情《心靈捕手》的中文片名,經歷過台灣少棒、青少棒揚威歷史的觀眾,相信特別能體會紅葉奮鬥精神;至於後半段則描繪他在學生與妻兒鼓勵下,從小聯盟一路打進大聯盟魔鬼魟的艱辛心路歷程,以他跟父親的冷漠僵持對比他成為兒子的英雄典範,連觀眾也陷入他的球速迷思,這種男子漢有所為的逐夢歷程,雖然是標準的美國夢,還是不禁讓人感受「有為者亦若是」的氣概。
至於珊卓布拉克剛好是完全相反的例子,從《二見鍾情》到《麻辣女王》塑造了她的喜感傻大姊形象,《拿命線索》試圖走嚴肅警探的路線,矯揉悲情得令人倍感做作,票房說明喜感似乎真的是她的詛咒。
其實《拿命線索》還不算是太難看的電影,兩個生活虛無的青少年以犯罪證明自己的存在感與自由心志,於是針對警方辦案程序設計出完美的犯罪手法,背負著悲慘過去的女警探(珊卓布拉克飾演)覺得有古怪,於是反其道與對方展開心理鬥智。單就這樣的題材,其實可以發揮出不錯的諜對諜情境,可惜珊卓布拉克似乎不太適合裝得愁眉苦臉的嚴肅樣,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表情真的很奇怪;而且《拿命線索》花了許多心力在描寫兩個年輕人的同儕壓力,交錯襯托出青春憂鬱期對同性與異性的迷戀張力,雖然深入探討虛無青少年心境,卻也使得全片有點失去焦點,鬥智的緊張敗給刻意說教,這已經超越詛咒的影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