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轉戰舞台,張藝謀連續兩年把普契尼歌劇《杜蘭朵公主》炒得轟轟烈烈,但是以中國歷史為背景的題材,著實讓擅長風格化中國傳統特色的張藝謀如魚得水,繼續「玩」上癮地改編自己電影作品《大紅燈籠高高掛》搬上舞台,而且挑戰的是全新表演領域:芭蕾舞劇。
易言之,《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舞劇魅力,就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例如高掛數百個紅色燈籠的大幕緩緩升起,中央芭蕾舞團舞者群包裹著改良過的旗袍鳳仙裝,群舞游轉著看似西方的芭蕾舞姿,卻有著極東方的含蓄與誘惑韻味,就讓人眼睛一亮。其實服裝是這次舞劇很重要的視覺元素,法國設計師諾羅姆卡普蘭使用強烈搶眼對比色,改變旗袍的剪裁比例,加上幾近腰部的裙襬高叉,讓女舞者在優雅之餘,看起來更有西方女舞者的高●與性感。
出身電影的張藝謀運用蒙太奇手法,羅織京戲的多種元素,將傳統封建意識形態化成簡單符號影像,成為遊走在女主角身邊的夢魘走馬燈:穿著武生全副披掛的青梅竹馬如夢消逝、檢場帶著一片片的拼板在舞台中央圍成花轎圈住漫舞女主角、撞破宣紙窗櫺的男女追逐、海浪般捲動的紅綢布幔象徵初夜雲雨,甚至婢僕在數桌麻將間群舞的世家繁華,舊素材都在傳統文武場鑼鼓點與絲竹中呈現令人眼睛一亮的新貌。感覺最西方的大概只有結尾,只著緊身服的男女主角象徵全裸上刑場,加上舞群身著白紗,那種雅致又像回到傳統蓬蓬裙的芭蕾。
較之《杜蘭朵公主》歌劇的燦爛輝煌「靜態」音樂演出,五月才剛剛在大陸盛大公演得到好評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動態」舞姿之中依然以「數大就是美」的邏輯層層堆疊出「張藝謀風格」,除了形式與味道,最重要還是對女性角色情感的細膩描繪,由外而內、再由內而外逐漸散發出來的無上美麗,讓我最難以遺忘。
編按:《大紅燈籠高高掛》將自七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下午於國家劇院演出,二十九日晚間另演出「芭蕾精選之夜」,意者請洽(○二)二七○九三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