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風好像從國外吹進了國內,最近新象代理了兩個演出,忽然間都讓我想起自己十幾、二十年前的青澀歲月,因為對我而言,這兩位藝術家代表著那個時代文藝青年的某種啟蒙導師。
關於娜娜,相信隔壁頁的樂評很快會提到她,在此不贅言了。至於巴瑞辛尼可夫,當然不能不提他主演的《飛躍蘇聯》,也正是這部電影,一掃許多普羅大眾對古典芭蕾與現代舞始終保持距離的恐懼。
以我自己為例,小時候對芭蕾舞的認識,其實大多建立在日本少女漫畫(如:《芭蕾群英》)中寶塚劇團式的華麗描繪,當時流行的那種陰柔與嫵媚,讓許多人覺得「男人跳芭蕾很娘娘腔」
但是巴瑞辛尼可夫的《飛躍蘇聯》改變了我當時的想法,他那剛強中充滿彈性的驚人舞藝,雖然有點炫耀意味,介乎通俗與藝術的語彙,足以讓人感受到舞蹈的深度魅力,也使我開始探索芭蕾與現代舞的世界,然後慢慢接觸認識喬治巴蘭欽、瑪莎葛蘭姆……其他舞蹈大家。
就像他在《飛躍蘇聯》所演出的角色:一個為了自由而潛逃西方爭取庇護的蘇聯一流舞者,被譽為舞神的巴瑞辛尼可夫一直以舞者的身分而為台灣觀眾所熟知,畢竟他與美國國家芭蕾舞團 ABT、紐約芭蕾舞團喬治巴蘭欽合作表演的傑作至今令人津津樂道; 然則他八○年代擔任 ABT 十年藝術總監的成績卻也不容忽視,所以這次他帶來自己在九○年代後成立的實驗舞團「白橡樹舞壇」,可以說為台灣觀眾彌補了對他基本認識的長期空白。
有趣的是,這次巴瑞辛尼可夫巡迴的節目舞作並未定碼,他共準備了七支舞碼〈協奏曲〉、〈排練〉、〈柔軟的核心〉、〈咻〉、〈在難處思考〉、〈吵〉、〈使壞〉,每天依不同狀況選擇其中三、四支演出,也是難得見到的演出方式。
編按:巴瑞辛尼可夫率白橡樹舞壇將於二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於國父紀念館演出;娜娜演唱會則定於三月六、七日於國父紀念館舉行,意者請洽(○二)二七○九三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