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部電影對自由世界的資本主義策略不以為然,也對馬克斯主義的變質墮落深惡痛絕時,它唯一能依賴的,大概只有信仰自己道德宇宙的個人英雄了。
《千驚萬險》的羅素克洛是個退伍軍人,任職於一家「綁票贖金談判公司」,專門代理受害人家屬跟綁匪討價還價,以確保受害人全身而返。而女主角梅格萊恩的丈夫到中南美洲建水壩,卻慘遭反政府的游擊隊綁架,而讓他們有了接觸的機會。
在片中你可以看到女主角丈夫所屬的公司因轉手而不願理會綁架事件,談判公司受制於金主也只能見死不救,資本主義一切以利益為前提、不惜罔顧別人生命的醜惡物化,在影片前半部一覽無遺,這也讓奉命不該繼續留在中南美協助女主角的羅素克洛執意留下的決定,立即抹上英雄色彩。不過為了不讓影片帶有左派印象或讓人誤會政治勒索的正當性,劇本也把綁架別人的游擊隊塑造成一群低知識水平、野蠻殘暴、種毒販毒的變質馬克斯信徒。
可惜這種對政治時局的喟嘆、國際正義蕩然無存的批判,很快就煙消雲散,因為既然請了梅格萊恩和羅素克洛擔綱,兩人之間的愛情火花自然免不了。理論上,這應該難不倒演技既可以內斂也能夠奔放的羅素克洛,但是《千驚萬險》全片基調不一、節奏混亂的設計,卻讓他有些四不像。導演泰勒哈克福的眼高手低,充分反映在他處理開場的政治諷喻、中途的談判夾雜愛情火花,以及最後的營救動作戲,活像三部目的不一的影片。表面上電影內容好像很豐富,但統合為一部完整作品的手法卻嫌保守呆滯。
以至於最後羅素克洛救回梅格萊恩的老公,兩人雖然彼此有意卻不得不分手,羅素克洛彷彿遺世獨立站在山腰上沉思的片晌,雖然一如他在《驚爆內幕》掙扎於是否要出庭作證的靜默片段,卻絲毫沒有後者那股寧靜中飽含風雨欲來的危機張力。亦即當演員表演也成為導演「場面調度」的一部分時,表演的層次與定義也不得不受制於某些外在因素。我們沒辦法說羅素克洛在《千驚萬險》的表演不好,但這部電影的平庸,連帶使他的演技與角色變得黯淡,卻是不爭的事實。
至於梅格萊恩,即使換成莎莉塞隆來演,也沒什麼不一樣,這部電影只不過益發證明她明星形象的根深柢固,在這裡實在難有什麼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