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新人類》在香港與台灣的際遇是無法相提並論的。第一集在香港超越一千五百萬港幣的票房收入以及隨之掀起的「謝霆鋒狂熱」,在台灣全盤失效;不僅雷聲大雨點小地草草下片,謝霆鋒的知名度對電影票房也毫無效益。
事實上, 《特警新人類 2 》的情節也一如前述地從美國發展到香港,先是美國機械人製造商開發的新型戰鬥機械人在驗收時被設計者孫國豪攪局破壞,之後安裝了防衛系統送到香港參加世界機械人大展,負責保安的陳冠希又被昔日好友孫國豪催眠,幫他開啟了機械人裝置,突圍逃脫。為了證實清白,陳冠希力圖揪出幕後真凶, 而從首集就參與的馮德倫、 李燦森, 以及怎麼看都不像 FBI 的Maggie Q,也適時伸出援手,破解國際犯罪陰謀。
從情節設計上,很明顯能看出電影公司力捧陳冠希的決心,他不像謝霆鋒在第一集時跟其他兩位特警三足鼎立,而是從戲分到個性上,都被賦予更獨立、突出的安排。 有趣的是這集講英文的時間遠比中文多,除了加入美國 FBI 及國際犯罪組織,甚至有演過《獨領風騷》、《欲擒故縱》的好萊塢演員保羅洛德出飾重要配角, 陳冠希與 Maggie Q 更是滿口英文!這種 ABC 的次文化,台灣藝壇目前只在唱片界發效(李玟、陶●、王力宏……),電影工業發達的香港則透過銀幕反映了這股熱潮與趨向。
這是一種「新人類崇拜」嗎?也許更適合作為社會學或文化研究的議題。只是這些極為年輕的特警新人類稚嫩的演技,以及雖然整個香港意義與社會都被真空化的處理手法(只剩下作為動作特技場所的船塢、商業大樓和海上餐廳聊備一格), 都讓《特警新人類 2 》有種「透明感」,這種透明是有著晶瑩閃亮的外表,卻毫無內涵可言的危險,從場景到角色都顯得漂亮卻空洞,也讓全片籠罩在一種像扮家家酒或打 game 的狀態。
尤其是當黃秋生、葛民輝、張達明這些扎實的演員扮成中共科學家或船夫出現在幾名漂亮特警身邊的時候,他們戲謔玩笑式的表演,更凸顯了年輕偶像狀甚嚴肅的好笑。
所以陳冠希儘管酷勁十足,但還是比較像個動作 Model。 Maggie Q 更是呆滯的花瓶。反觀比較能融入自嘲精神的李燦森(他依然是全片最搶戲的)、馮德倫,還偶有驚喜, 至少對全片的 ABC 傾向,做出一些突梯怪異的香港趣味予以反擊,在「國際化」的迷思中,戳破一點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