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身處紐約, 剛剛聽到《 CONTACT 接觸》打敗艾爾頓強《阿依達》的盛名,還以為又是另一齣改編電影的音樂劇(它剛好跟茱蒂佛斯特的《接觸未來》同名),結果前往戲院買票時,才發現它竟然是成立十五周年的非營利性林肯中心劇院(簡稱LCT)推出的音樂劇,當場顧不得票價貴到極點,也得瞧瞧它有多「雅俗共賞」。
第二段《 DID YOU MOVE? 行動不如心動》則是一齣心理超現實的作品, 一個女子與沙文主義男伴一起上餐廳,偏偏男人對食物興趣比對她還高,沒事就叫她「不准動!」不過,人不動,心動總可以吧;於是每每見到她的思緒忽然閃神飄出,先是有點試探性,再來整間餐廳的客人、侍者連領班都一起陪她舞蹈,最後她甚至誤殺了眾人厭惡的男主角,眾人為之狂歡之時,音樂嘎然而止︱︱這一切都只是她的幻想,這不是他的悲劇,而是她的。
前面兩段其實都是陪襯第三段《接觸》的楔子。由於林肯中心藝術指導安德列畢蕭心儀兩屆東尼獎得主《為你瘋狂》、《秀船》編舞家蘇珊史卓曼,而她便找來編劇約翰威德曼一起合作。原來她曾去過曼哈頓某個上班族下班時廝混的俱樂部,平常是彈子房,午夜卻變成大家一起搖擺的舞廳,那邊總有一個穿著黃色洋裝的美女,每一支舞都等著西裝男子來邀,有時下場,有時拒絕,但她在吧台邊等待的身影卻影響屋中每一個男女。結果她們便將此改編成一則紐約曠男怨女狂歡夜生活的愛情幻想,一個不會舞蹈的寂寞男子為了黃衣女郎而跨出舞蹈(求愛)第一步,但是狂亂一切其實都只是他瀕死的神遊,就在他失望之際,卻又意外發現夢中女子其實正是他樓下鄰居……
《接觸》同時嘲弄並肯定人性與愛情真假兩面。但真正令人驚艷之處,在於它完全打破人們對 MUSICAL 的傳統觀念,可是內容又極其平易動人。 例如,印象中的百老匯歌舞劇,不管是早期齊格飛女郎或近年的韋伯,風格或流行或爵士,音樂總必須華麗通俗易「唱」,歌曲絕對是重頭戲;偏偏《接觸》挑戰邊限,三段式組合的故事中,幾乎都以單純音樂貫穿全劇,除了下半場少數幾首靈魂、搖擺樂讓演員動到口,上半場甚至都是以管絃為主古典樂風的協奏曲,加上對白少到極點, 《接觸》形式其實可能更為接近現代舞劇,而誰規定這樣不能是MUS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