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的導演處女作《天浴》在金馬獎寫下多項紀錄:第一部得到大滿貫的電影(最佳影片、導演、劇本、男女主角)、第一次導演就得獎、第一個明星當導演得獎、第一個得獎的女導演……,雖然令人有名過其實的感覺。但她因此得到執導《紐約的秋天》的機會,卻是事實。
這個不由得令人想起《愛的故事》的電影,很難不用「老掉牙」來形容。儘管薇諾娜瑞德的身邊可能有個男同志死黨(不過也只出現兩場戲),或是李察吉爾的女兒比女友還年長(這條副線又處理得太僵硬),來裝點它的「現代性」。但除了在台詞上刻意強調兩人的年齡相差甚遠,光從李察吉爾駐顏有術的容貌和鏡頭一再對他宛如讚嘆的凝視,以及薇諾娜瑞德的角色打從第一眼就一副想黏住這個男人的表現來看,這段戀情被包裝得實在沒有任何值得大驚小怪,或者與其他俗濫的愛情故事有何不同之處。
並不是愛情故事不能拍,事實上,要找一部完全不談愛情的電影還真難。但即使是《心動》都企圖能在制式化的初戀故事中拆解當事人與旁觀者的心態與角度,找出不一樣的觀點,來引發觀眾更深一點的共鳴。《紐約的秋天》卻平板到幾乎每一場戲都在意料之中,甚至連一點「舊瓶裝新酒」的痕跡都瞧不出來的地步,就令人搖頭了。儘管陳沖請到了大陸攝影第一把交椅顧長衛來幫她掌鏡,把中央公園的秋景與最後白雪靄靄的冬景拍得挺美,但這對任何一部同等製作的好萊塢電影來講,幾乎都不是什麼難事。問題是創作者的個性和才氣,在這部電影完全付之闕如。我雖然不滿意《天浴》,但《紐約的秋天》空有外殼的情形,恐怕更嚴重。
所以得知這部電影竟然是本屆金馬國際影展的開幕片,不禁為今年表現傑出的人電影感到不平。畢竟這樣稀鬆平凡的一部電影,被選為一個影展的門面或華人成就的表率,都是大有問題的。這也讓努力恢復令譽的金馬影展在這步棋上面,成了幫大老闆家裡的公司造勢、宣傳的失手之策。
陳沖或許是個敬業的影人,甚至是個實至名歸的影后(從《紅玫瑰白玫瑰》的演出而論),但就《紐約的秋天》來看,這個邁向好萊塢導演的敲門磚應該不太靈光。李察吉爾在片中是個美食名流,如果用食物來形容這部電影,我只能說它「裝盤華麗,卻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