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兩年一屆的「華文戲劇節」,今年首度輪到由台北主辦。許多人大概對這項活動感到陌生,這也難怪,因為這次也不過才剛剛是第三屆,而之前第一屆是在北京首創,第二屆則在香港舉行,國人自然不熟悉。
對我來說,這是項很「好玩」的活動,因為這是非常奇特的交流過程,而且這與傳統戲曲在海峽兩岸不對等的源流關係又截然不同。畢竟「華語」在全世界各自有不同的開花結果文化,例如單單中港台三地就可以呈現不同的主流語言文化霸權觀,更別說華語在新加坡、澳門乃至於非華語區國家的弱勢發展,會各自融入當地文化而誕生怎樣的表演成績?
趣味也就從此而生,不單是表演團體之間彼此觀摩學習,更令人好奇的是其他地方華語團體演出內容,當然,大陸樣板劇的荒腔走板是不太可能再現,只是不同團體絕對都代表不同地域意識形態(就像英美同文同種卻大異其趣),除了語言的腔調差異,可能還要加上內在文化觀念的異同比較;反過來說,對這些團體而言,觀察觀眾反應則是另一種學習。這種直接的感觸,是不同文化根源民族所無法深刻感知比擬的。
這次為期兩周的「華文戲劇節」,首周登場的是代表本土國立藝術學院作品《X小姐》,是紀念姚一葦的後現代黑色寓言,陳述迷惘的現代人的滄茫與無力。故事藉由五個失憶的X小姐與其他三教九流的怪誕眾生,在一個個連續而封閉的空間中「等待果陀」般絕望地追尋、發現現代人的夢魘:「我是誰?」在存在主義與虛無主義之間,我、名字、符號……都曾經是台北人很焦慮的狀態與問題。
同時另一個登場的作品是代表澳門的曉角話劇研進社《水滸英雄之某甲某乙》,以諧趣另類角度觀看中國經典小說《水滸傳》裡的英雄本色。他們刻意假設出一百零八條好漢之外的不知名兩人某甲與某乙,透過他們來歪批中國官場文化與江湖好漢情節,以及他們形成梁山泊的奇特前因後果;這種有點類似外傳的傳奇,其實有點像早期表坊,甚至是最近相聲瓦舍的風格味道,只是台、澳之間似乎有不同文化關注重心。
編按:
《X小姐》於七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於國家戲劇院演出,《水滸英雄之某甲某乙》七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於實驗劇場演出,意者請洽(○二)二三四三一六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