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第一座豪華戲院——新竹市國民戲院從日治時代至今,經歷數十年的興衰、荒廢之後,五月起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開幕。六十八年前,它曾是台灣首座有冷氣的戲院;六十八年後的今天,它已成為台灣第一座影像博物館,讓本土影像文化多了一個保存空間。
全台第一座有冷氣設備的戲院
有樂館於規畫時決定採高價位路線,除了冷氣設備,館方還會在戲院裡灑上香水,但是這種奢華的戲院、昂貴的票價對當時生活困苦的台灣人來說根本負擔不起,所以戲院經常虧損,必須依賴戲院附設的餐廳來平衡收支。
而館內放映的電影以日本電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最多,洋片則以大家所熟悉的米高梅、派拉蒙等公司為主,因為是市政府的財產,所以有時也當做公家機關、軍方聚會活動的場所,由於戲院兼具劇場功能,所以,日本來的歌舞劇團也會在此演出,但是台灣人愛看的歌仔戲在當時卻因為不夠高尚的緣故而被排拒在外。
二次大戰期間,有樂館不幸受到波及,一顆炸彈將它豪華的布置毀於一旦,屋頂被炸開,館內座椅被燒毀,連大門都不見了,只剩下四面圍牆和外觀保持原狀。光復後,政府將有樂館原地改建,並且命名為國民戲院,票價也便宜許多,平除了播放電影,政府還在這裡舉辦過音樂會和入伍徵召等各種活動,而這裡放映的名片如《一江春水向東流》、《魂斷藍橋》和《亂世佳人》等,每次都吸引大批人潮前來觀賞,戲院門前的廣場常常排滿了機車、腳踏車,可說是國民戲院的全盛時期。
經過二、三十年風光的歲月,這座擁有多項第一頭銜的戲院在七○年代因為無法支付龐大的土地租金,加上許多更新、設備更好的戲院一家接著一家開幕,讓經營者備感壓力。當一家戲院即將倒閉之前,通常會播放三級片,做最後的掙扎,國民戲院也是如此,後期光靠播放低級的色情片來維持營運,後來因為八大公司代理商不再給片,而且所排的影片無法吸引觀眾,戲院終於在八十年初難逃關門大吉的命運。
新竹市府積極推動重生再造
在戲院沒落到新竹市政府動手興建的期間,這個昔日曾是新竹市人引以傲的地標,搖身一變,居然成為全市最陰暗髒亂的角落。戲院裡面住著蟑螂、老鼠、跳蚤,還有陳年堆積的灰塵,外面的廣場則變成流浪漢和不良少年群聚的地點。以前爸爸媽媽晚上會帶著孩子去看戲,現在年長的人不時提醒自家的小孩,即使白也不要靠近那個地方,連周邊民眾的居住品質都受到影響,今昔強烈的對比,讓人不勝唏噓。
雖然國民戲院荒廢已久,令新竹市民垢病不已,但大家對這幢建築還是有著一分難以割捨的感情,畢竟這座戲院是許多新竹市民成長記憶的一部分,看到它頹圮、成為犯罪的溫床,實在不是大家所想見的,但是歷年的新竹市長似乎多著重造橋鋪路的建設層面,忽略了古蹟再造和整修的工作,所以新竹市民眾雖然覺得遺憾和惱怒,卻也充滿了無力感。
不過,民國八十五年,新竹市政府所舉辦的文藝季活動,從此改變了國民戲院的命運。當年,市府為了選擇一處能代表新竹市歷史的地點來辦活動,幾經考慮之下,選定以國民戲院做為一系列「風城情波」活動的展演場地,除了在戲院前廣場陳列新竹的電影史料外,也舉辦多場電影欣賞、地方戲曲的表演等活動,不但獲得當地民眾的好評,也讓文建會注意到這塊文化瑰寶的存在,後來經過問卷調查,新竹市民都希望保留國民戲院重新開業,新竹市政府便著手進行規畫事宜。
規畫之初,經過政府、學者、議會的討論,大家一致決定將國民戲院重新定位,為老舊建築注入新的活力。建築的外觀以保持原貌為原則,而整修後的戲院將不再只有放映的功能,還增設收藏電影文物的展覽室及劇團演出的空間,並且命名為影像博物館。
電影資料館規畫軟體館藏
這座全台第一座影像博物館的重建分成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硬體方面是由林志成建築師負責設計規畫。他說,第一次和工作人員進到這座戲院時,裡面凌亂不堪,野狗、野貓到處跑,還有一大堆蟑螂和跳蚤,一進去全身就發癢,後來請消毒人員做除蟲工作,再進來、出去之後,還是拚命抓,戲院裡面的髒亂程度可以想見。
林志成進一步解釋國民戲院再生利用的原則,由於它的歷史價值,所以整幢建築在外觀和內部裝潢上必須和場所記憶、空間形式、營造方式相關聯,而且關聯性愈多,愈能凸顯它的趣味性和歷史意義。因此,在戲院新舊建築的交換處,他規畫一個約兩坪大的小陽光中庭,擺放古早手繪的電影看板和噴黑色漆的腳踏車做為裝置藝術,喚起早期台灣人進戲院看電影得先「寄車」的回憶。另外,館方也展示了戲院最早使用的空調機,雖然經過半個世紀的棄置,機器只剩笨重的外殼,但是它卻勾起許多新竹市民吹冷氣、看電影的回憶。除了彰顯歷史的特質,整幢建築大量使用新竹的特色產業——玻璃做為材料,讓戲院既保留傳統風格又兼具現代感。
而博物館在軟體方面則由國家電影資料館代為規畫,目前已購置五百七十九部片,包括盧米埃兄弟的作品及台灣早期的電影如《養鴨人家》、《皇天后土》、《竹劍少年》等,還收集了一些舊式攝影器材、文獻資料。大家日後有機會造訪新竹,別忘了到影像博物館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