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檳榔兄弟》與《邦查 WaWa 放暑假||迴谷舅舅說故事》之後,迴谷與達克達又帶著阿美族的傳統歌謠《布拉布拉揚》面世。加入非洲鼓、刮葫、沙鈴等樂器的助興,以及藍調搖滾的吟唱方式,使得這張原本以古老歌謠為骨幹的專輯,有了更多現代化的「聲音」。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每個部落裡已經荒廢或不再熱中使用的「聚會所」||即使是在日據時代,日本人也曾鼓勵青年在聚會所「修身養性」。對原住民而言,聚會所是教育與娛樂集大成之場所。年輕人不但在聚會所吟唱作樂,也透過老人家的教導,學習歌謠與風俗。
《布拉布拉揚》所營造的戲劇感便是透過兩位阿美族青年的熱唱,重現古老歌謠的動人聲音,只是那聚會所的神貌,已經隱而不見。無論城鄉,對多數的台灣聽眾而言,原住民的「調調」令人陌生,幾首傳唱一時的歌曲,是經過重新編曲賦予流行品味的。迴谷與達克達這兩位阿美族歌者,可說熱情十足,不斷地推銷阿美歌謠。第三張合作的《布拉布拉揚》,更加貼近阿美族的傳統,以歌謠記錄觀點、觸動記憶、咀嚼生活滋味,十足草根,卻質樸動人。
標題曲〈 布拉布拉揚〉 ( 意指「含苞待放的小姐」)雖類似挑情歌曲,卻非整張專輯主軸。僅有〈 布拉布拉楊〉 、〈 那天晚上風的聲音〉 、〈 花生葉〉 是情歌,其他描繪狩獵、作戰、出征、捕魚農作,乃至於搖籃曲……,《布拉布拉揚》更像是一張生活集錦。
當然,若沒有翻譯歌本的解釋,聽眾根本不知道迴谷與達克達到底在吟唱些什麼,即使是像〈 乘涼的老人〉 、〈 阿媽的歌〉 等僅僅使用許多虛詞,只是咿咿噯噯。然而以我們所能理解的語言而言,甚至連英文歌曲的距離都要來得近咧!在那個遙遠陌生的國度裡,所謂熟悉的聲音,竟是編曲上雜揉許多藍調與搖滾,讓聽者與歌者間做初步的心領神會。要進入阿美族當代與傳統的音樂歷程,可得更耐心、更花心思去聆聽,才可到達那真實卻縹緲的彼方。
《布拉布拉揚》標榜不為流行作嫁、從「本土」的角度打破弱勢的沉默,唱自己的語言自己的歌!以這種姿態「浪蕩」於被高度包裝與講究行銷的流行音樂市場之中,到底行不行得通,實在令人覺得玩味。從某種程度而言,《布拉布拉揚》透過主力經銷商配達、CD 自體的設計也頗具現代感, 尤其趕搭上世界音樂的風潮等,似乎企圖在「不俗」與「暢銷」之間尋求平衡點。假如這種揣測沒有錯的話,將會只是烏托邦式的理想,空夢一場!
弱勢聲音要暢銷,必得先到市井之地賣弄一番,透過「了解」的基礎,才能暢銷。回想爵士音樂,要是沒有二○年代在庸俗俱樂部經歷過那紙醉金迷、賣笑的日子,那有後來成為主力樂型的架式。反之,像迴谷與達克達這類音樂人若想以精緻路線繼續走唱,勢必在使命感與普羅大眾之間,僅選其一擁抱!如他們選擇了前者,那會換來我深深的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