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章一直給人走唱歌手的印象,雖然二十年來,他寫歌無數,各種類型林林總總,既有電影配樂(如「戀戀風塵」、「戲夢人生」、最近的「天馬茶房」)、舞台音樂創作(「戲螞蟻」、「老虎進士」、「北管驚奇」)以及廣告歌曲(統一紅玫瑰酒、中華賓士、麒麟啤酒流浪到淡水)等等,但是總不脫一股走唱味。到底什麼是「走唱」,其實也抓不出準頭,硬要說,就是那麼點旋律上的民謠、生活的觀察,與心情的浪漫吧!
這樣的歌手又要出新的專輯,或者可以想像成另一個愛「膨風」的陳達或是李天祿又汲汲獻上對生命的熱誠與故事的演繹。從新專輯的曲目看來,似乎到處是故事,或是故事的心情;地點都發生在台灣,像「相逢台北橋 」、「等待東北風」、「新竹風」等,光是聽地名就知道,陳明章的歌,很「在地」。一向他寫歌,地緣很重要,好像少了地方風情的襯托,人的味道就滲不出來。這是陳明章的風格,他不是第一人,也不是唯一以觀察記錄的角度,用音樂呈現地理人文的創作者,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廣被接受,被肯定,這當中有一定的道理在。
弔詭的是,對很多人而言,陳明章其實是有距離的,他的音樂被流行,並非共通的生活經驗與生活記憶的共鳴。很多人抱著「好奇心」來聽他的音樂,這並非單指「城鄉差距」,認定都市小孩無法體會歌謠的意境,而是泛指所有不曾接觸過陳明章筆下情境的聽眾,所反映出對鄉土的陌生。這讓我覺得,陳明章要記錄的,反而變得很主觀,而一般流行音樂以「奉承聽眾」為天職所做出的歌曲,相對地貼近人心,這倒是個譏諷的聯想。
新專輯當中,筆者只配合MTV,聽過兩首主打歌曲,一首是「勿愛問阮的名」,一首是「阮最愛的玫瑰花」,感覺都很「貼近」人心,換個方式說,變得很流行。從文案資料看來,新作當中應該有很多陳明章原來的風格,像李坤成改編楊逵小說「水牛」所寫的詞,陳明章鋪成「菊花開的時候」,一九九八年新竹文化節發表的「新竹風」,都像陳明章隨性適意所會吟唱的歌調,但都不是主打歌。主打歌「勿愛問阮的名」,不再只是空心吉他,而聽得到更多「電子」的聲音,很明顯的,陳明章正企圖改變音樂的表現方式……到底他將走唱到何處?如有揣測的興趣,似乎還得多聽幾首,多聽幾遍才行。
弔詭的是,對很多人而言,陳明章其實是有距離的,他的音樂被流行,並非共通的生活經驗與生活記憶的共鳴。很多人抱著「好奇心」來聽他的音樂,這並非單指「城鄉差距」,認定都市小孩無法體會歌謠的意境,而是泛指所有不曾接觸過陳明章筆下情境的聽眾,所反映出對鄉土的陌生。這讓我覺得,陳明章要記錄的,反而變得很主觀,而一般流行音樂以「奉承聽眾」為天職所做出的歌曲,相對地貼近人心,這倒是個譏諷的聯想。
新專輯當中,筆者只配合MTV,聽過兩首主打歌曲,一首是「勿愛問阮的名」,一首是「阮最愛的玫瑰花」,感覺都很「貼近」人心,換個方式說,變得很流行。從文案資料看來,新作當中應該有很多陳明章原來的風格,像李坤成改編楊逵小說「水牛」所寫的詞,陳明章鋪成「菊花開的時候」,一九九八年新竹文化節發表的「新竹風」,都像陳明章隨性適意所會吟唱的歌調,但都不是主打歌。主打歌「勿愛問阮的名」,不再只是空心吉他,而聽得到更多「電子」的聲音,很明顯的,陳明章正企圖改變音樂的表現方式……到底他將走唱到何處?如有揣測的興趣,似乎還得多聽幾首,多聽幾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