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拍愛情片!」戲院裡許多看了一半《玻璃樽》的觀眾竊竊私語著。
《玻璃樽》是成龍作品裡最「靠近」台灣的一部,描述吉貝嶼一個愛作夢的女孩(舒淇)因為撿到一個順著海潮從香港漂來的瓶子,而興起到香港找這個瓶子主人的浪漫念頭,結果主人翁原來是個同性戀(梁朝偉),但是他好心的收留吉貝姑娘,並帶她一起上工,卻促成了她認識成龍所飾演的企業家,而譜出一段戀情。
這樣的故事,群集了任賢齊、周華健、陳松勇以及從台灣到香港發展的舒淇、金燕玲共同演出(當然還包括一群從台灣選角會上選出的花瓶),無論劇情或卡斯,都是成龍這位「半公開」的台灣女婿過去作品所未見的。
或許正因為脫離了熟悉的香港,不僅是成龍,甚至導演(谷德昭)、編劇(岸西)都很難為成龍找到一個類似過去他的形象角色讓他複製,但是要成龍演個富豪,除了在景觀上,藉由排場豪華的住宅與餐廳撐場面外,成龍無論在氣質或演技上,都很難提供此類角色所需要的優雅格調,反而喪失他難得的天真信念與俚俗魅力,從影片不得不穿插幾段讓他展現巧妙身手的武打場面看來,所有人都曉得如果沒有這些令情節看起來更不可置信的片段的話,「成龍作品」這四個大字將會走味得更加嚴重。
這也使得差點沒當上女主角的舒淇,或是難得可以在成龍電影裡面完全不需武鬥的梁朝偉,有了較多表現的空間。積極追求愛情的女主角,配上體貼助陣的同志手帕交,這對角色關係充滿了《新娘不是我》裡茱莉亞羅勃茲、魯伯艾略特的翻版印象。但是舒淇不只是講國語的茱莉亞羅勃茲,她還肩負了某些台灣意義!其實全片最讓我感到訝異的就是編導所賦予本片的「台灣印象」,那種近乎粗暴的歸類法(不是像舒淇這種穿著像越南難民的村姑,就是飛機上那群聒噪庸俗的購物狂),只是為本片提供一個幻想的空間,還是一種歧視呢?就好像同性戀在片中也被「標準化」地歸為奇裝異服的娘娘腔,多少都看到背後的偏見。
所以《玻璃樽》可能是成龍近期作品漏洞最多,也是他個人特質最黯淡的一部作品,這次他只能用「說」的來傳達他的環保觀念,但是片末基於浪漫需要而讓成千上萬個玻璃瓶漂流吉貝海面的殘害環境設計,卻讓人有自打耳光的感覺(儘管這個畫面是電腦合成的)。從觀眾還是對成龍的動作場面比較支持的反應看來,成龍根深柢固的明星特質還是不太容易就被編導粗糙的故事與技巧給轉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