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王與李炳輝又來了!這次帶著新專輯《來去夏威夷》,繼續以那卡西走唱表演風格服務聽眾。招牌沒換,品質不變。只是,籠罩在經濟不景氣下的台灣人,有沒有心情笑呵呵地欣賞他們的演唱,令人懷疑。
以那卡西的音樂形式出專輯,金門王與李炳輝並非首創,《流浪到淡水》可能是最暢銷的。那卡西走入唱片市場,其實與這種音樂表演的意義是逆反的,因為那卡西是需要與聽眾有所互動的表演形式,現場演唱的記錄是那卡西的重要資產。
老練的走唱人善於察言觀色,被喚到酒樓茶室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愉悅客人;那卡西的趣味發生在表演者的靈機應變上,如何選曲搭配、串改歌詞,甚至以肢體動作,適時的笑話烘托適當的氣氛等等,這些特質,經過再三排練,被灌錄成唱碟之後,雖不至於消失,卻會減弱。聽眾雖然能欣賞莞爾滑稽的曲調,卻少了同藝人說說唱唱打成一片的 DIY 樂趣。
老練的走唱人善於察言觀色,被喚到酒樓茶室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愉悅客人;那卡西的趣味發生在表演者的靈機應變上,如何選曲搭配、串改歌詞,甚至以肢體動作,適時的笑話烘托適當的氣氛等等,這些特質,經過再三排練,被灌錄成唱碟之後,雖不至於消失,卻會減弱。聽眾雖然能欣賞莞爾滑稽的曲調,卻少了同藝人說說唱唱打成一片的 DIY 樂趣。
但是,這種說法或許過分美化那卡西了。對多數的台灣人而言,不見得真的想要去接觸以往流行於底層階層的餘興節目──那卡西在印象中,好像是藍領勞工與黑社會大哥的娛樂方式。對於音樂市場的消費主流青少年,或是大多數的中產階級而言,也許寧願那卡西是透過包裝與再製作之後,從 CD 上來聽,便足夠新鮮感與趣味盎然了!這應該也是《流浪到淡水》成功的因素之一。
金門王與李炳輝實在無法令人覺得討厭,從第一張專輯到《來去夏威夷》,他們的表演凌駕在專輯的音樂性之上。舉例來說,主打曲《來去夏威夷》當中,兩人搭唱鳥兒出籠的叫聲,沒有人模仿得來,那種獨特的怪音,實在很詼諧,令人印象深刻。
在專輯當中,有台灣老歌以及為他們量身訂作的新歌,音樂雖然稱得上豐富,但我仍獨愛他們嘰哩咕嚕的唱腔表演,尤其能夠展現他們純真豁達與人生態度的歌曲,最動人心。李炳輝自己填詞的《投緣歌》十分有趣,從歌詞當中,陳蘭麗、查理士.布朗遜等舊時人物的出現,大概可以理解李炳輝還活在怎樣的想像裡!以及用自己的理解去鋪陳反令現代人覺得新奇有趣的感受。可惜他們自創的作品不多;每個人的創作才情有限,不能勉強,但還是期待金門王與李炳輝能多鋪寫些詞曲,他們的閱歷與心聲,與現今流行音樂的規格不同,這才顯得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