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獻曝的野人,少不經事,一廂情願草創雲門,像每個生命、每種行業的人一樣,我接受分內的苦難與喜悅。幸運的是,雲門竟然活到今天,這是創團時,我最狂野的想像也無法預料的。」在剛出版《飆舞——林懷民與雲門舞集》的序言中,已經被視為大師的林懷民依然十分謙遜。
自九四年首演以來,《流浪者之歌》幾乎就已經成為雲門的鎮山作品。眾所皆知,《流浪者之歌》原本是德國作家赫曼.赫塞的小說,改編自印度的佛傳經典,描繪求道者的虔誠與流浪;這種追求極致的東方宗教精神,對沈浸佛教有千年歷史的中國人,本來就倍感親切。而在林懷民的舞蹈改編之下,《流浪者之歌》以靜坐冥想而即興創作的舞蹈動作,以太極精神所發展出來緩而不慢的律動,更把禪宗的修行表達得淋漓盡致;而在中亞的優雅傳統民歌裡,舞台上持續落在舞者身上的三噸半稻穀,更像沙漏一般不斷提醒著觀眾,這場時間的舞蹈就像是宗教的朝聖之旅,通過生命追求歷程,頓悟生命終結與起始。
當然,最令人期待的還是今年推出的新作《水月》,值得注意的是,它被標題為「靈.靜之旅Ⅱ」,因此,它必然被視為「靈.靜之旅Ⅰ」《流浪者之歌》的姊妹作;而且《水月》顧名思義,也就是引自成語「鏡花水月」的典故,它所描繪的也正是生命的虛妄與無常。所以《水月》所運用的表現手法,也同樣源自於太極的精神,以圓轉而飽滿的動作,呈現豐富與空無的生命雙面性;最有意思的還有它的舞台裝置,除了背景會降下一片反射的鏡面,原本呈書法紋路的地板還會瀰漫一層淡淡的水光,於是乎「舞者」、「鏡像」、「水影」三者虛實相間(對影成三人?),當表演結束,場上只遺留寂寥的空鏡與潺潺的流水,可謂寫實呈現了「鏡花水月」的意境。
林懷民「靈.靜之旅」可說以精神的昇華,讓觀眾享受心靈的靜謐。
/註釋/
《流浪者之歌》將於十一月十三至十六日假國家劇院演出,《水月》則於十一月十止至二十二日假國家劇院演出,爾後巡迴,意者請洽 (02)271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