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年產近80億個紙容器,近年受疫情外送經濟影響,紙餐具回收量從2019年8萬公噸,增加到2021年16萬公噸,成長近一倍,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簡稱:媽盟)今年8月至9月發起「自備餐盒減廢」活動,邀請理念相同店家,提供自備餐盒優惠,吸引民眾響應,提升環境意識。
自備餐盒減廢 從你我開始!
「很多人都覺得紙餐盒、漢堡袋可以回收很環保,但其實它並不好回收。」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祕書長楊順美表示,為了防油,紙餐盒和部分裝食物的紙袋內部都會塗一層塑膠淋膜,在回收時,必須要先將塑膠淋膜撕除,但全台能處理紙容器回收的公司僅有三家,所以很多時候,它們並沒有進入回收體系,而是直接被焚化爐燒毀。
楊順美表示,塑膠淋膜不只增加回收負擔,長期食用也會影響健康。
此外,像是PLA生物可分解塑膠袋,需經高溫掩埋6個月才能分解,當一般民眾常把PLA塑膠袋與一般塑膠袋一起做垃圾分類時,事實上最後也都只能進入焚化爐。(註:PLA回收標誌編號為7, 2023 年8 月起八大場所禁用 PLA 材質免洗餐具)
為了永續環境,楊順美呼籲「自備餐盒」是最佳解方之一,媽盟特別在活動網站上規劃合作商家地圖,貼心提醒適合該店家食物的容器大小及形狀,讓民眾在響應活動上更為順利且便利。
「我自己辦公桌就有兩個餐盒和一個大鋼杯。」楊順美呼籲外食上班族,在辦公室可以放一個餐盒,中午外帶食物就裝在自備餐盒內,像她喜歡用大鋼杯裝酸辣湯,雖然起初會感到不便,但長期使用不只減塑、自己也吃到健康。
自從擔任媽媽氣候行動聯盟的祕書長後,楊順美身體力行,減少搭乘計程車、多走路及搭乘大眾交通運輸,減少個人碳排放量。像她已習慣每天提早出門,走20分鐘到捷運站、搭10分鐘捷運、再走10分鐘到辦公室。
「我希望我倡議的東西和行為是一致的。」曾有15年媒體工作經驗的楊順美,電視台記者出身的她亟呼:「年輕人更應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因為未來的世界你們是主角,現在的行為都在決定以後的地球樣貌。」
從媒體圈到媽盟 從監督核電到守護環境
楊順美從媒體退休後,在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陳藹玲延攬下,進入基金會從事推動媒體素養和媒體教育相關工作。
「以前我都覺得核電是政治議題,結果看了很多資料,發現它是生活議題。」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基金會內部開始思考台灣核電的問題並深入研究,兩年後成立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聯盟成立宗旨希望未來每一代都能生活在美好的地球上,除關心核電、也關注環境永續,因而在2022年正式更名為「媽媽氣候行動聯盟」。
對媽盟秘書長楊順美而言,最理想的未來環境是甚麼樣子…歡迎收聽《自綠生活Action Go!》https://reurl.cc/QXKGp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