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腹瀉經驗,千萬別小看它,如果是長期腹瀉、血便,有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正是長年飽受此項宿疾之苦,二度辭去首相職務。
好好的結腸為什麼會發炎?台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凃佳宏說:「腸道黏膜聚集許多免疫細胞,而腸道內充斥各種好、壞菌,這些菌種形成所謂的腸道微菌叢(gut microbiota) 。」常理下,腸道免疫系統能維持微菌叢的生態,微菌叢也不會侵犯腸黏膜,彼此和平共存。
潰瘍性結腸炎,指在沒有任何外在致病源感染的情況下,結腸卻發炎。腸道免疫系統與微菌叢之間無法維持良性平衡而持續發炎,導致慢性腸組織破壞,其致病機轉目前仍不明確,但可確定與四種因素有關——第一是遺傳,第二是微菌叢出現不良的改變,第三為環境因素,如飲食、壓力,第四則是免疫系統失調。
腹瀉、血便、腹痛是潰瘍性結腸炎典型症狀,嚴重時會導致體重下降、發燒,有些患者甚至會感到「裡急後重」(rectal tenesmus)而不敢離開馬桶。
掌握病情 細看腸道黏膜
想診斷此病並不困難,九○%以上患者只要透過內視(大腸)鏡檢查,就能判斷大腸、直腸是否出現典型的發炎特徵,再配合上「切片檢查」的組織學報告,即能確診。
「內視鏡檢查雖然是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必然過程,但也不要太擔心、害怕『清腸』。」凃佳宏說道,內視鏡清腸最主要的目的是怕糞便遮住了息肉,擔心息肉未來有癌化的風險,而演變成大腸癌。
但別忘了該症患者會不停腹瀉,甚至拉出膿血,而殘留在黏膜上的膿血,本身就是內視鏡診斷潰瘍性結腸炎的重要依據;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發病於直腸,即大腸最末端二十公分,因此緊急情況、追蹤檢查只要檢查部分直腸即可,醫師會視情況,並非一定要看完整個大腸。所以在進行內視鏡檢查前,並不見得非清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