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熱夏來臨防中暑!4大穴位解熱、舒緩胃腸失調 喝「這杯」降心火

熱夏來臨防中暑!4大穴位解熱、舒緩胃腸失調 喝「這杯」降心火

謝曉雲、陳大樂

健康

達志影像

2020-06-05 14:50

夏季容易出現煩躁、疲累、中暑、胃腸失調等困擾,透過4個穴道按摩,以及中醫師推薦的茶飲,輕鬆舒緩這些不適。

中醫認為夏屬火,是一年當中陽氣最盛之時,陰虛陽亢造成心火旺,養生方面需要降心火,寧心安神。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陳萍和建議,在夏天要消除煩躁、平心靜氣,有一個人人適用、隨時可做的簡單方法,就是練習「腹式呼吸」(吸氣時腹部膨脹,吐氣時腹部緊縮),藉由深長緩慢的呼吸,可讓人漸入平靜狀態,解除焦慮。

 

夏天另一個健康大危機,就是貪涼而長時間吹冷氣,大量吃冰喝冷飲,如此會耗損脾胃之氣,使腸胃蠕動變慢,功能失調,出現脹氣、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問題。針對夏季容易出現的煩躁、疲累、中暑、胃腸失調等困擾,中醫師推薦4個實用養生穴位:

 

【內關穴】

適用:胸悶、心悸、腸胃不適。

位置:腕橫紋中央正上方2寸,大約3指幅寬處。

內關穴位於心包經上,中醫常用來治療心、胸、胃3處的不適問題。夏天暑熱難耐,胃腸也容易鬧脾氣,按摩內關穴可以幫助消脹氣,調養脾胃,寧心安神,平緩心悸、失眠,尤其是壓力大的時候,按一按能消除緊繃感。

 

【人中穴】

適用:昏厥、休克、暈車、腰扭傷。

位置:鼻唇溝的終點。

人中穴被古代醫家視為重要的急救穴,具有醒神開竅、調和陰陽、鎮靜安神的功效。炎炎夏日如遇到中暑、昏沉、精神不濟,甚至昏厥的情況,人中穴都能派上用場。人中穴不僅用來急救,也有補腎強腰的作用,有時候中醫師會針灸人中穴來治療腰背僵硬疼痛、急性腰扭傷等問題。

 

【大椎穴】

適用:中暑、發燒、感冒。

位置:在背部正中線,第7頸椎下方的空隙處。

大椎穴位於督脈上,是養護人體陽氣的穴位,針灸或按摩大椎穴可以提升陽氣。夏季濕熱易中暑,大椎穴常用來預防及緩解中暑後的昏沉發熱等不適症狀,若遇上感冒發燒時,按摩大椎穴也能幫助泄熱。

 

【神門穴】

適用:憂鬱、煩躁、失眠。

位置:手腕橫紋上,小指與無名指間凹陷處。

神門穴位於心經上,有寧心安神、清心降火、幫助睡眠的功效,對於壓力大、精神焦慮,或者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佳病人,中醫師常針灸神門穴來緩解焦慮情形。

 

吃苦養心,長夏多吃去濕食物

 

夏天要養心可以吃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茶、蓮子心等,以解暑袪熱、健脾利胃。耕莘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慧君說,心脾相通,脾氣實對於養心也有相當的幫助,若經常腹瀉、脹氣及食欲不振的人,不妨吃點酸棗仁、紅棗等,以補脾胃。

 

特別是5、6月梅雨季可吃點酸味食物,如桃子、李子,烏梅汁、梅子、仙楂等,幫助身體除濕,又能生津止渴。再者,夏天吃點酸味食物,也有助毛孔收斂。

 

到了長夏,天氣更是炎熱,身體很容易積存濕熱,尤其是老年人會有胸悶、胃口不好、四肢沉重、疲倦等現象,可以吃點海帶、莧菜、綠豆、薏仁、西瓜、冬瓜、絲瓜、苦瓜、蓮子、山藥等袪濕利尿的食物。

 

清新茶飲 解煩渴助消化

 

檸檬薄荷茶

材料:檸檬薄荷1~2朵、檸檬片1片、蜂蜜少許。

 

作法:將檸檬薄荷葉以及檸檬片置入杯中,以熱水沖泡約3分鐘,依個人喜好加少許蜂蜜即完成。

 

功效:薄荷茶可以使口氣清新、幫助消化,對於提神醒腦也有功效。特別在夏季喝下薄荷茶清涼的味道,可以讓人暑氣全消,能夠刺激食欲,適合因夏季引起的煩渴、腹脹、食欲不振,宜在午飯後飲用。

 

 

加入《生活i健康》粉絲團.掌握最新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她棄常春藤名校,洄遊花蓮七星潭闖新路!跟著漁人摸魚、捕魚,近距離感受海洋永續
她棄常春藤名校,洄遊花蓮七星潭闖新路!跟著漁人摸魚、捕魚,近距離感受海洋永續

2024-05-09

「表面乾淨海域,竟有滿滿塑膠微粒!」 山城出生的她,啟動島航計畫,檢測全台海洋汙染…
「表面乾淨海域,竟有滿滿塑膠微粒!」 山城出生的她,啟動島航計畫,檢測全台海洋汙染…

2024-07-18

「看到鼻孔插著吸管的海龜…」 促使他把海廢變書包!31年代工廠打造零碳品牌
「看到鼻孔插著吸管的海龜…」 促使他把海廢變書包!31年代工廠打造零碳品牌

2024-07-04

全球第一台「移動工廠」,每2秒處理一支寶特瓶!他從世足賽獲靈感、萬華回收起家,把棄瓶變布料、背包...
全球第一台「移動工廠」,每2秒處理一支寶特瓶!他從世足賽獲靈感、萬華回收起家,把棄瓶變布料、背包...

2023-07-13

「保存最原始石頭屋,而不是興建最高級飯店」 三名年輕人開發極東馬崗APP 漫遊永續海洋文化
「保存最原始石頭屋,而不是興建最高級飯店」 三名年輕人開發極東馬崗APP 漫遊永續海洋文化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