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天溽熱難耐,益氣養陰、清熱斂汗的生脈飲成為身體解暑、散熱的好良方,但其實生脈飲一年四季都能用,除了暑熱患者,氣陰兩虛的慢性疾病患者也能用來調理身體。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施純全表示,悶熱的天氣容易造成人體急性發作「氣虛陰傷」,產生短氣懶言、疲倦乏力、口乾舌燥等症狀,由於氣陰兩虛者脈象較虛弱,生脈飲顧名思義有恢復脈象的意思;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柏鋒表示,氣不足,代謝就欠佳,生脈飲能補氣滋陰,達到「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功效。
中暑症狀消退前 先別喝生脈飲
生脈飲藥方單純,只有人參、麥冬、五味子等三味藥。吳柏鋒說,人參可幫助氣血活絡,補充元氣,協助身體恢復動能;麥冬主要功效為滋陰潤燥,可舒緩熱傷害之後的發炎反應;五味子酸中帶苦,能協助身體守住能量,達到固氣之效。
不過,暑熱患者飲用生脈飲,仍有建議的使用時機。吳柏鋒指出,當發燒、口乾舌燥、便秘、嘴破、血壓高等中暑熱象仍然存在時,首要任務是先清熱象,此時可使用清暑益氣湯或白虎湯;暑熱後期,僅剩下口乾舌燥、疲倦及口渴等「陰傷」症狀時,就是使用生脈飲的時機。
舒緩發炎 最適合3師
生脈飲不只用在解除暑熱,施純全表示,部分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若出現「氣虛」及「陰虛」的症狀,也可以透過生脈飲調治身體。
吳柏鋒說,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氣管炎者,若感到疲倦、口乾舌燥,同樣可用生脈飲緩解不適;如老師、律師、醫師等常需要說話的族群,容易「耗氣傷陰」,產生發炎反應,也可服用生脈飲,舒緩發炎不適。此外,感冒後期久咳不癒,也能透過服用一到二周生脈飲緩解咳嗽症狀。
吳柏鋒說,生脈飲使用其實不限夏季,一年四季都能飲用,但最重要的是體質判定,因為中藥也是藥,若不對證,生脈飲恐怕無法養生,還可能加重身體的不適。施純全舉例,陰虛火旺的病人,如單純使用生脈飲,反而可能口乾舌燥,甚至出現心煩、睡不好等症狀。
補氣選人參 中暑可改用花旗參
生脈飲中包含人參,由於價格偏高,很多民眾常有疑問能否改用花旗參或黨參取代?吳柏鋒指出,花旗參又稱粉光參、西洋參,主要作用在肺胃,能補氣、滋陰,若是暑熱患者,將人參改為花旗參,其實效用更顯著;而黨參能改善中焦脾胃等消化系統,補氣效用較弱,若無人參,建議可用黃耆代替。
吳柏鋒指出,人參雖然較貴但藥效好,不過仍可視調理目的進行調整,若以補氣為目的,人參就是比較好的選擇,但若要特別針對改善脾胃,黨參專一性較高、就較為適宜,建議民眾仍應依身體症狀,挑選適合的藥材。
生脈飲 益氣養陰
● 材料:生脈飲一天的份量為人參1∼3錢、麥冬2∼5錢,五味子0.5∼2錢,依症狀不同,須適時調整劑量,如氣虛較甚之病人,則需增加人參用量;陰虛病人,則麥冬份量應酌增,另若是出汗多、元氣耗散較大的病人,五味子就要多放。
● 做法: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500∼1,000c.c.中水煮滾後,再煮5∼10分鐘後,即可關火,之後去渣取汁。若當開水喝,最好白天飲用為佳,以免影響睡眠。
● 滋補功效:益氣生津、斂陰止汗。
● 適用族群:暑熱病人,有氣陰兩虛症狀的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肺部疾病等慢性病;另像老師、律師、醫師等常需要說話的族群,容易「耗氣傷陰」,也可服用。
● 注意事項:中醫藥方講求對證,若非氣陰兩虛者,服用後,輕則無效,重則可能加重口乾舌燥症狀,建議應諮詢醫師、了解個人體質後,再進行飲用。
加入《生活i健康》粉絲團.掌握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