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的徐女士平時慣用右手,因自家經營餐廳,偶爾需搬抬重物。她患有糖尿病多年,目前正接受藥物控制中。5個月前,徐女士因騎機車出車禍造成左肩挫傷,X光片顯示無明顯骨折。
經過數星期休養後,她發現左手臂漸漸無法完全舉高,連梳頭髮都很困難,而且向後轉時碰不到背部,造成穿脫貼身衣物極不方便。此外,肩膀的不舒服在夜晚特別明顯,睡覺時無法面朝左邊側睡。
求診骨科醫師後發現,徐女士患有「沾黏性關節囊炎」,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
五十肩好發於40~60歲之間的女性,有可能雙側肩膀都會患此病症,但多半都是間隔一段時間發作,鮮少同時發生。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曾渥然醫師表示,五十肩的主要症狀為肩膀關節各個方向的活動度均下降,主動(自行抬高)及被動(輔助之下的抬高)的動作均受影響,且在影像學上並無其他問題。
誰容易有五十肩?糖尿病患要注意
五十肩的危險因子包含新陳代謝疾病,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患等。
根據一篇盛行率的統計分析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比控制組有高達5倍的機率罹患五十肩,糖尿病患者中發生五十肩的比例是13.4%;而五十肩患者中,高達30%的患者具有糖尿病史。
此外,因創傷或手術之後,一陣子肩膀不動造成後續的沾黏情形,也是五十肩的常見原因。
五十肩要治療!避免長期功能喪失
曾渥然醫師進一步指出,五十肩的病程可分為三個時期:前三個月屬逐漸冰凍期,疼痛感也會相對的上升,活動度漸漸降低;爾後的六個月屬結凍期,活動角度最為受限;之後開始解凍,活動度慢慢恢復,疼痛感消失。
傳統觀念認為,五十肩是一種會隨著時間自行痊癒的疾病,花費時間是1年到3年不等。
然而,一些觀察性研究發現有15%的患者會有長期的功能喪失現象,甚至高達40%的患者會有一些殘餘症狀。因此,適切的介入治療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