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急性腸胃炎的經驗,急性腸胃炎就是食物中毒嗎?跟常聽到的「腸胃型感冒」又有什麼不同?
腸胃炎是你我都可能不小心感染過的腸胃疾病,聽起來很單純,好像拉個肚子就沒事了,但麻煩的是,如果屬於病毒性腸胃炎,又輕忽治療,可能會「一人感染、全家掛病號」,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脫水,尤其對年幼孩童的威脅更大!
腸胃炎依據病原特性,可區分為「細菌性」與「病毒性」2類。「兩者都是經口食入,只是傳播途徑不太一樣。」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蘇志盛指出,細菌性腸胃炎通常是藉由不潔的食物傳播,較常發生在悶熱的夏季,因為食物儲存不當而變質,例如放太久或隔夜而孳生細菌,常見如海鮮弧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等。「經常可見民眾只吃一口就覺得味道怪怪的,這是細菌性腸胃炎的證據之一。」他舉例說。
而病毒性腸胃炎則不同,以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較常見,有時不需要經由食物就能傳播,只要與感染者密切接觸,不小心碰觸、沾染到受病毒汙染的食物或器具等,甚至可能藉由排泄物或嘔吐物進行人傳人,傳染性更強。
細菌性發作快,病毒性後勁強
一般人很難分別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仍必須靠醫療人員憑藉病史或理學檢查,甚至是相關的檢驗結果,才能做出診斷。
蘇志盛提醒,無論是細菌性或病毒性腸胃炎,症狀都很類似,大多以上吐下瀉、腹痛、噁心嘔吐為表現,嚴重時也會發燒、頭痛或全身無力等。由於症狀帶給患者身體的負擔程度不一,有些患者在連續腹瀉或嘔吐後可能造成體內電解質缺乏而脫水,有可能危及性命。
一般來說,細菌性腸胃炎因為與食物腐敗有直接關係,因細菌可以在食物內生存並持續分泌毒素,是所謂「細菌外毒素」,不限於人體內,就能自己複製繁殖,所以大部分情況是「吃一口食物覺得味道怪怪後,就不再吃下去」,潛伏期比較短,可能1小時內或再長一點的時間內就會出現症狀。
「若吃下的細菌量或毒素少,可能只是腹瀉個1、2次就好了,許多患者不會因此特地就醫。」蘇志盛說,病毒性腸胃炎則不同,病程後勁較強,患者一般在被病毒感染後的12小時到幾天內都可能出現症狀。
病毒性腸胃炎合併細菌感染,恐引發敗血症
腸胃炎症狀極少會拖過1周以上,因為通常只要連續拉上2∼3天,就一定會痛苦到努力尋找解決方法,包括自行購買止瀉藥或求診等。
何時必須就醫呢?「若一天腹瀉超過5次甚至10次,且連續腹瀉或嘔吐會造成脫水,特別是年幼的孩童更要小心。」蘇志盛建議,如果無法緩解脫水症狀,且高燒持續2天以上,又有無法忍受的腹痛、持續嘔吐,或有吐血甚至血便情況,連進食或喝水都有困難時,一定要立刻就醫。
要特別注意的是,有時病毒性腸胃炎會合併細菌感染,患者身體先被病毒破壞一輪後,細菌又趁虛而入再度破壞,就可能形成嚴重的敗血症;因此,若合併發燒,或單一症狀嚴重時,也建議盡快就醫。
多數腸胃炎症狀都很輕微,只要將細菌或病毒的毒素排出來,大約2∼3天後就會慢慢改善,但若未完全痊癒時,偶爾一天也會腹瀉1、2次。蘇志盛表示,如果患者發現腹瀉次數愈來愈多,或時間拖得太久(如超過1周),即使沒有上述嚴重的合併症狀,也要進一步檢查,因為或許有潛在性的腸道問題,如發炎性腸道疾病等,仍得小心。
腸胃炎治療原則:補充水分、保持電解質平衡
在治療上,無論是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大原則都是以補充水分、保持電解質平衡為主,一吃就吐的患者,需要用點滴的方式補充營養,至於嚴重的細菌感染會使用抗生素治療。
由於病毒性腸胃炎的傳染力強,若是在廚房工作的人,通常必須等到腹瀉狀況改善後,才能回到工作崗位,以免汙染食物;細菌性如沙門氏菌感染所造成的腸胃炎,也最好在糞便培養為陰性後,再進行食物料理相關工作。
至於能不能自行購買止瀉藥服用?蘇志盛強調,如果已有正確診斷,且腸道症狀典型,知道是因為吃壞肚子所造成的腹瀉時,這種急性腸胃炎可以先在家中自行調理;不過,若上吐下瀉程度嚴重到無法忍耐時,則須就醫治療。
只要沒嘔吐、能喝水時,即可進食
通常在腸胃炎症狀發生時,醫師會建議先禁食,好讓腸道充分休息,症狀嚴重時可搭配用藥,再依據症狀改善程度逐漸恢復飲食的複雜度。
「目前醫界普遍認為,只要沒有嘔吐現象、能飲水時,就要盡早進食,內容以澱粉類、水分加電解質的補充為主。」蘇志盛說,傳統認為米糠水最為營養,因為含有微量電解質、營養素與澱粉,是很值得推薦的飲食內容,但現今直接飲用電解質補充液較方便。不過,由於單純的電解質補充液口味較鹹,幼兒可改用運動飲料加水替代。
原則上,腸胃炎期間的飲食原則為少油、少甜,因為糖分會加速滲透壓,增加腸道脫水的可能性,導致腹瀉情況更嚴重;太油的食物也會增加腸胃道的負擔,使得消化變慢。
建議初期飲食以米糠水為主,接著可加入稀飯、白吐司,搭配一些不油膩的醬瓜類;等到能解出成型的糞便後,就表示腸道吸收功能已經恢復,這時就可逐漸恢復一般飲食了。
至於該如何預防腸胃炎呢?最重要的仍是常洗手,保持雙手乾淨後再進食,夏日也要多注意食物的保存及調理方式。目前輪狀病毒已發展出疫苗可供施打預防,幼兒建議接種。若有家人不幸感染,可使用漂白水消毒居家環境,即使患者病程結束後,仍建議要做好完整的消毒,才可預防再次受到感染。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你要知道的保健腸識」
趕快加入《生活i健康》粉絲團.掌握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