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8萬多人死亡,台灣也出現5名死亡個案,全球致死率達5.72%(截至台灣時間2020年4月8日上午為止)。
美國FDA於3月28日緊急通過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的授權認證,在台灣也有完整供應鏈可製造,這顆1950年代的老藥真的能為新冠肺炎帶來希望之「鑰」嗎?
「羥氯奎寧」是歷史悠久的人工合成藥物,它的前身「奎寧」(quinine),是由金雞納樹的樹皮提煉製成,曾是日治時期治療、預防瘧疾的唯一聖藥。
羥氯奎寧除了能對抗瘧疾,還可以用來治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自體免疫疾病引起的日光疹等等,簡單來說,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調節作用。「也因為具有調節免疫作用。在取得新冠肺炎病毒株之後,科學家於人體外試驗發現羥氯奎寧可以抑制病毒的複製,改變細胞的酸鹼值,導致細胞無法順利融合。」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說。
在3月20日,法國研究團隊針對36名超過12歲的COVID-19確診個案,分成三組進行臨床試驗:14人使用羥氯奎寧、6人使用羥氯奎寧加上日舒(編註:預防治療期間發生細菌感染的抗生素)、16人無用藥屬於對照組;其中,無症狀者6人,上呼吸道症狀者22人,8人則有肺炎症狀。治療5天後,PCR檢測(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聚合酶連鎖反應)病毒轉「陰性」的比例分別是——12.5%(未用藥)、57.1%(只用羥氯奎寧)、100%(羥氯奎寧+日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