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失智症族群超過二十八萬人,年齡愈大罹病機率愈高,糖尿病、三高患者更是高危險群。
這種「無法痊癒」的疾病,如何預防與照護,將會是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的問題。
台灣失智症協會估計,截至二○一九年,台灣有超過二十八萬名失智人口,而衛福部資料顯示,六十五歲以上,約每十二人有一位失智者;八十歲以上,每五人有一位失智者。
年齡愈大,罹病機率相對愈高。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徐文俊說,雖然是這樣,但透過一些方法,不僅能延緩失智症的發生,也能減緩惡化。
避免危險因子——許多研究都顯示,糖尿病會造成記憶或認知的衰退。血壓收縮壓大於一六○mmHg且未治療者,發生阿茲海默症的風險為血壓正常者的五倍。
「請確認是否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如果有,請好好治療控制!」徐文俊提醒,不論是對於血管型失智症及阿茲海默症的預防或避免惡化,都有助益。另外,避免頭部外傷,因為腦部曾受過重創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四倍以上。
病情不可逆 動腦即保命
增加保護因子——多動腦、多運動、多互動。動腦的最大用意是「動腦筋」,如唱歌、看書、煮飯、逛街、打麻將等,讓大腦持續運轉,什麼活動都可以。但重要原則是「多樣性」,「一周七天不要都是打麻將。」徐文俊說。
研究顯示,每周規律運動兩次,不拘限種類,都可降低罹病風險,多參與社交活動也是預防之道。
失智症的病程,可分為輕度認知障礙、輕度(初期)、中度(中期)、重度(晚期)。 一般來說,從輕度到中度的病程大概是兩、三年,從輕度認知障礙到輕度的病程則要三至五年。
「如何將時間拉得更長,取決於有無早期發現。」徐文俊提醒,當出現失智症十大警訊,務必要了解背後的原因,若沒有明顯的理由,一定要帶長輩去門診做評估,釐清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