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一到秋冬季節,肌膚就會開始有乾燥、瘙癢感,且容易愈抓愈癢,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是因為體質失調所引起,想要改善乾癢的不適症狀,得從體內、外調理著手,才能治標又治本。
時序入冬,外在環境的溫度、濕度逐漸降低,皮膚的油脂分泌也跟著減少,有些人開始出現皮膚泛紅、乾燥、瘙癢的情形。皮膚乾癢看似小問題,但一癢起來讓人相當困擾,有時癢到坐立難安,無法入眠,嚴重者更抓到破皮流血。
為什麼有些人只要顧及保濕,皮膚就能安然過冬,而另一些人勤搽保養品還不能擺脫皮膚乾癢?中醫認為,皮膚瘙癢和體質失調有關,尤其一到乾燥的秋冬季,癢的問題更加嚴重,不能單靠保養品,須由內在調理體質才能改善。
2大體質易導致皮膚乾燥、瘙癢
台北極上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李咏軒指出,皮膚瘙癢和體質及生活作息相關,常見以下類型:
●血虛型
血虛是皮膚乾癢常見的原因,血虛的人看起來面色蒼白,手腳冰冷,經常疲倦無力,容易失眠。
這種體質多數為年長者,由於年紀大,身體機能走下坡,尤其是肝腎虧虛,體內血不足而無法滋潤全身皮膚,所以皮膚容易乾燥發癢,在秋冬季時瘙癢特別嚴重。
除了老化因素,作息及飲食失調,例如經常熬夜,嗜吃炸烤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都會耗損陰血,加重血虛問題。
中醫治療「血虛」著重於滋陰養血潤燥,常用中藥有熟地、當歸、何首烏、百合、紅棗、玉竹、山茱萸等。
●血熱型
不同於血虛體質多為年長者,血熱型則常見於青壯年人,而且瘙癢好發於陽氣旺盛的夏季。
這一群人的生活型態往往是工作忙,壓力大,熬夜晚睡,飲食重口味,加上交際應酬,經常飲酒,日漸形成血熱體質,表現於外有口乾舌燥,心煩易怒,小便黃,容易便秘等情形。
中醫治療「血熱」以清熱涼血為主,常用中藥有牡丹皮、生地黃、丹參等。
擺脫皮膚乾癢,內、外保濕一起來
要改善及預防皮膚乾癢,最重要的就是保濕、保濕、再保濕!而且,必須從內、外兩方面一起著手。
◎內在—多補充紅、黑色食物,滋陰養血
澄觀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張文馨指出,吃「滋陰養血」的食物有助於改善皮膚瘙癢的困擾。紅色食物包括菠菜、紅鳳菜、胡蘿蔔、龍眼乾、紅棗、深色葡萄(或葡萄乾)、櫻桃等;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黑豆、桑椹、黑糯米、海帶、紫菜、莓果類等。
此外,日常飲食中也可加入「滋陰養血」的食物。
早餐:黑芝麻堅果燕麥粥。燕麥片加入一小把堅果,適量黑芝麻粉或黑豆粉。
午、晚餐:黑木耳炒蛋、紫菜豆腐湯、山藥排骨湯等。
下午點心:紅棗銀耳蓮子湯。
水果:依季節選擇草莓、藍莓、桑椹、櫻桃、紫葡萄等。
◎外在—用保養品鎖住水分
適量塗抹保濕乳液可以減少皮膚的水分蒸發,避免皮膚乾燥引起瘙癢不適。洗臉、洗澡之後,先不要擦乾全身,趁著臉部及身體還留有水分時,立刻塗上乳液來鎖住水分,保濕效果比較好。
皮膚特別乾癢的時候,一天可以多幾次塗抹保濕產品來滋潤肌膚,尤其是皮膚碰過水之後及外出之前,都要抹上乳液做好防護。
7招日常小撇步,拒絕乾癢找上門
一、正常作息。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最好11點(最晚12點)以前就寢。
二、飲食清淡。少吃炸烤辛辣的食物,飲酒也要節制。冬令進補不宜補過頭,熱補上火的薑母鴨、羊肉爐、十全排骨等,淺嘗就好,尤其乾癢症狀嚴重的人最好忌口,能不能進補,可吃什麼補品,最好諮詢醫師的意見。
三、隨時飲水。補充水分,不讓身體缺水乾荒,皮膚跟著乾燥發癢。
四、少泡澡與泡溫泉。洗澡時,注意水溫不宜過高。冬天泡澡很舒服,但皮膚長時間接觸水,尤其是高溫的熱水會洗去大量的皮膚油脂,使皮膚變得更乾燥,導致瘙癢情形加劇。
五、避免過度清潔。冬天流汗少,如果常待室內,或不是處於高油重汙的環境,其實不一定需要每天使用肥皂或沐浴乳清潔身體,有時以清水洗澡即可。
六、選擇寬鬆舒適、柔軟吸汗的棉質衣服。避免毛衣或粗糙材質以及太緊身的衣物接觸摩擦身體,防止增加皮膚瘙癢的機會。
七、冬天室內開暖氣要注意保濕。暖氣房的濕度較低,可以適度使用加濕器,或者放一盆水調節濕度,盡量不要長時間開著暖氣,以免太乾燥引發皮膚搔癢問題。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自己的肌膚自己救」
趕快加入《生活i健康》粉絲團.掌握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