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皮蛇」、「飛蛇」的帶狀皰疹,根據中醫古籍的記載,帶狀皰疹又被稱纏腰火丹、纏腰蛇丹、火帶瘡、蛇串瘡、甑帶瘡及蜘蛛瘡等多種名稱,可見在古代這種疾病也是非常普遍的。
帶狀皰疹通常發生在老年人、免疫力差及重病患者的身上,但近來發病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主要是因為現代人工作過於忙碌、身體過度疲勞、精神壓力大、睡眠品質不佳或者使用免疫抑制劑藥物的病人造成免疫力下降所致。
有些患者在發病的前幾天,會在發疹的部位或身體側邊會有沿皮膚表層疼痛走竄感,這種疼痛會讓人覺得不舒服,有些人會以為是快感冒了,過幾天後,就發現身體開始起紅疹。
此時會感到像是針刺或火燒的疼痛,尤其是碰到衣服時會更受不了,之後接著再起水泡,位置可能在單側的胸口、背部或腰部,也有可能長在臉上。
現代醫學認為,帶狀皰疹是屬病毒感染,只要有神經分佈的地方,從臉部、胸部、腰部、臀部、腿部……,全身都有可能出現皰疹。
但其中以眼睛周圍、尾椎骨的危險性最高,因為眼睛部位皰疹可能導致角膜潰瘍,視力受損,而尾椎骨部位則可能會引發大小便失禁。
臨床上,皮膚單純皰疹發病時臨床症狀可分為四個階段。
一、刺痛期:接觸病毒之後水泡發生之前病灶皮膚會變得很敏感或有些癢。
二、水泡期:水泡的數目變異很大,從一個到一大群水泡不等同時併有灼熱疼痛感。水泡可能自己破裂或由外力戳破。
三、潰瘍期:水泡破裂後形成破皮糜爛或潰瘍。
四、結痂期:潰瘍開始乾燥並癒合形成痂皮,此時若摳痂皮可能會出血。隨後痂皮會自然掉落留下淡紅色痕跡再逐漸退去,很少會形成疤痕。
皮膚紅腫和水泡大約在7到10天後會開始結痂癒合。有些患者,帶狀泡疹痊癒後會留下皮膚變色的情況,有的可能永久變色。
通常年輕人的帶狀皰疹當皮疹痊癒之後,疼痛也隨著消失,而老年人和免疫力弱的人則往往繼續痛下去,一般是數個月,也有長達數年,甚至10年以上也有可能。
那中醫是如何看帶狀皰疹呢?
在《醫宗金鑒》這本書中提到纏腰火丹及蛇串瘡名稱,而原文是這麼說的「乾濕紅黃似珠形,肝心脾肺風熱濕,纏腰已遍不能生。」中醫認為帶狀皰疹是因為脾經濕熱、肝經火盛或氣滯血瘀,外感毒邪而發。
一、脾經濕熱型:濕重於熱者,在體表出現黃色膿頭的水泡並不突出,疼痛比較輕,此症還有納呆、腹脹、便溏的症狀,宜除濕胃苓湯加減。
二、肝經火盛型:這是熱重於濕型。此時皮膚起紅粟,成簇後結乾痂,並可見口苦、咽乾、煩躁的症狀,適用龍膽瀉肝加減。
三、氣滯血瘀型:通常皮疹消退後局部仍劇痛不止,宜活血散瘀湯加減。
另外,症狀剛發生時,針灸治療也是很好的選擇,根據研究指出,針灸可增強免疫功能,並加快炎性物質的滲出,?生較好的鎮痛效果。
臨床實踐證明,一般針灸治療的第二天起,皰疹可變暗,並逐漸乾燥、結痂。
患者平時應注意忌食辛辣烤炸食物,如辣椒、羊肉及煎炸食物等,慎食肥甘油膩之品。另外,宜多休息,勿過度勞累,身心適度調劑,飲食起居規律。
(本文獲「彰化基督教醫院」授權轉載、摘錄,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