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不易診斷,病因多來自壓力,除了頭暈、腸胃不適,更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其中又以四十歲中年族群占大宗,吃藥僅為治標,減壓才是治本之道。
四十二歲在職進修的劉小姐,飽受失眠所苦,伴隨胸悶、肩頸僵硬、手抖、注意力下降、食欲變差等症狀,就醫後發現是自律神經失調。自行開業身心科醫師陳嬿伊表示,人體的兩大神經系統為中樞神經與周邊神經,自律神經是周邊神經的一種,無法被人體自主控制,自律神經會根據人體與環境的狀況去因應調整,例如天氣變冷,自律神經就會讓血管收縮來禦寒。
病症多元 腹瀉便祕最常見
亞東醫院精神科主任潘怡如說,簡單來說,身體中無法靠意志力去控制的事情,都歸自律神經掌管,其中又分為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主要調節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排泄、免疫、代謝、內分泌等系統,幾乎和全身器官相關,若自律神經失調,表現症狀也很多樣化,包括頭痛、頭暈、胸悶、手抖、腸胃不適等。
陳嬿伊說,其中以腸道症狀最為明顯,因為腸胃道神經叢和自律神經互相連結,所以只要一感受到壓力就容易拉肚子,但也可能造成便祕,許多患者都是經過一連串的各科別檢查之後,才確診為自律神經失調。
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很多,包含壓力、氣候變化、內分泌失調等,而天生體質也有影響,但最常見的原因是長期處在壓力狀態,進而影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運作。
陳嬿伊說,現在的高壓社會環境來說,基層員工拚經濟、高階主管扛業績,而家庭主婦更是二十四小時都無法放鬆,所以超過九成的人都有嚴重程度不一的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潘怡如指出,患者中又以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占多數,因為這些人除了要照顧老小,可能同時扛房貸與車貸,事業上也正值打拚階段,處在壓力鍋中相當煎熬,如果本身性格又屬於完美主義者,就容易引爆壓力鍋,出現種種不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