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是醫院院長也是肺癌患者的蔡松彥,最初從正規療法做起,發現成效不彰,所幸把自己當白老鼠,花費近千萬投入自然醫學療法,加上自創抗癌餐盤,如今已從罹癌院長變身成抗癌院長!
來到彰化基督教醫院辦公室,迎面而來的是精神颯爽、頂著烏黑頭髮的蔡松彥醫師。身形瘦削,幾乎沒有一絲白髮的蔡松彥是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南基醫院協同院長,看不出已年近六旬,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曾罹患肺癌。
蔡松彥臨床專長為神經醫學,後來也朝環境職業醫學、毒物學及公共衛生領域研究,更進一步赴美攻讀醫療政策與管理博士。未料,在2014年的一次例行健康檢查中,發現罹患肺腺癌合併鱗狀癌。身為主流醫學體系的蔡松彥記憶猶新地說,當天是周四看報告,周五住院進一步檢查,周六就開完刀切除肺部左上葉的腫瘤。
跟多數人一樣,切除腫瘤後,蔡松彥展開化療,但化療結束5個月後,發現同側左肺葉下方有多處散開的疑似是癌細胞,無法穿刺確認,因剛做完化療,再進行化療效果可能不佳,但經由相關檢測復發的機率甚高。此時的蔡松彥思考,除了正統醫療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徹底治癒這些頑固的癌細胞?
自己當白老鼠,繳千萬學費嘗試數十種療法
疑似癌症復發後,主流醫學的這條路碰到障礙,或許是老天的安排,讓蔡松彥另闢蹊徑,投入自然醫學的療法。
「感謝上天,沒有讓我一次痊癒,也感謝很多貴人協助我做其他嘗試。或許這是上天給我人生應修的功課。」AB型、雙子座的蔡松彥天生就喜歡嘗試改變,接受不同思維,在非主流醫學的探索道路上,有著神農嘗百草的精神,他試過中藥、保健食品,針灸、低醣生酮飲食、免疫療法、精油療法、斷食、氣功、太極拳、靜坐⋯⋯多達數十種療法。
蔡松彥的做法也非漫無目的。只要有時間、費用能負擔,親身實驗每一種方法,並以科學儀器檢測,記錄其對經絡及身體實質改善的影響,並將數據、反應和心得記錄下來。只不過,費用也是相當可觀,包括購買科學儀器、參加各種養生調理課程及服用保健食品等,總共花費將近新台幣1000萬元。
樂觀的蔡松彥說,不知道哪種方式可以救一命,乾脆把自己當成白老鼠做各種嘗試,「錢再賺就有了,但如果失去生命,錢再多也沒用。」所幸,將近一年生活型態改變與調養後,傳來好消息,原先肺部散開的腫瘤已消失無蹤。
自創「抗癌餐盤」,堅守5大飲食原則
不菸不酒、熱愛爬山的蔡松彥萬萬沒想到會罹癌,雖然身為醫師,看過無數重症病患,但得知罹癌的當下,內心也有些「shock」(衝擊)。
秉持科學精神,蔡松彥分析自己「中獎」的原因,除先天體質與遺傳外,後天生活型態問題更大,例如環境汙染、食安問題、感染、營養不良、睡眠品質不佳、過度的壓力、人格特質、脊椎損傷等都可能是原因。
從中醫角度來看,蔡松彥發現自己頸椎有關節黏連、頸椎滑脫、頸間盤軟骨脫出,合併頸椎神經根病變等問題屬於經絡不通,肺俞穴可能阻塞引起百毒病;西醫的觀點則是長期疼痛造成肺部通氣不足,肺容積下降,呼吸與循環功能不良,而讓癌細胞趁勢壯大。
尤其,罹癌前幾年攻讀博士學位,工作學業兩頭燒,睡眠不足,還要適應時差,造成新陳代謝功能失調,排毒功能降低等不良生活型態,也提高癌細胞趁虛而入的機會。
在抽絲剝繭找尋罹癌原因後,經過自身體驗,蔡松彥歸納出「六維一心」的整合醫學概念。「六維」包括主流醫學治療、營養、身體活動、紓壓、排毒,及靈性提升,「一心」則是改變自己的內心。這些都需要專業人員來協助輔導,才不至於有不可預期的副作用。
飲食方面,蔡松彥透過飲食經驗、醫學文獻找出對身體有利的飲食原則,提出自創的抗癌餐盤:第一、採取低醣生酮飲食,在調整的10個月中,沒吃過一粒米、一顆水果或麵條;第二、吃好的油脂;第三、多攝取菇類與藻類;第四、青菜要多量與多樣;第五、補充益生菌。
在彰化基督教醫院的支持下,抗癌成功後的蔡松彥擔任彰化基督教醫院國際癌症康復e院院長、彰化基督教醫院自然暨整合醫學e院協同院長等職務,脫離一般門診的概念,主力在於協助輔導癌症患者,將患者當成自己親友來對待,一起走過癌症療癒之路。
改變4種生活習慣,減低罹癌風險
「只要願意改變,願意執行,就可以重生。」蔡松彥以自身為例,強調心態改變後執行的重要性,像營養需要諮詢營養師,學習太極拳、氣功要找老師來學習,而不是靠自己摸索或自怨自艾而沒有實際行動。
蔡松彥深知心態改變是最難也是最重要,而改變一個人要循循善誘,非一蹴可幾,尤其重症患者難免有負面心態。
他曾輔導一位乳癌復發患者,原本是早期乳癌治癒後,不良的生活作息依舊,包括熬夜、過甜飲料照喝、長期情緒壓力未適當釋放等,幾年後乳癌復發且到第四期,患者消極悲觀,覺得生命已來到末路。
除訴諸情感支持外,蔡松彥以科學數據鼓勵該位患者,乳癌第四期的5年存活率可達25%,像他自己是肺癌復發,存活率還比較低,引導對方朝正確的方向改變,讓癌症得到徹底的療癒。
蔡松彥強調,癌症來自於遺傳的機率約僅占10%∼15%,大多數罹癌來自於後天因素,包括環境因素、生活習慣(如飲食、抽菸、喝酒)等。「世界衛生組織」曾提出實證,一個人只要四種改變就可以降低罹癌風險:戒菸、戒酒、健康的飲食方式,尤其是多吃蔬果(台灣水果甜度大都太高,只要適度即可,不能過量),以及多運動。
雖然知易行難,但蔡松彥鼓勵大家,如果無法百分之百做到上述四種改變,沒辦法考到100分,至少也要做到60分、80分。只要有努力,有改變,就一定會有正向的結果。
最後,蔡松彥勉勵罹癌朋友:「沒有醫不好的癌症,只有醫不好的心。」只要願意改變,確實往健康的生活型態持續努力,並配合主流醫學的治療,不管任何型態的腫瘤或腫瘤期數的病患,依他實際輔導個案的經驗顯示,都有極大的機會重獲健康人生!
「沒有醫不好的癌症,只有醫不好的心。只要願意改變,配合治療,都有極大的機會重拾健康人生!」蔡松彥這麼說著。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這樣做,天天逆轉癌細胞」
趕快加入《生活i健康》粉絲團.掌握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