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是大部分癌症治療裡無法避免的一環,亦仍是大幅提高存活率的最好療法之一,
而其療程的副作用,伴隨著「支持性療法」的進步,已大獲改善。
當聽到罹癌者進行化學治療(以下簡稱化療),多數既定印象,常是患者體重下降、噁心、嘔吐、掉髮,變得形銷骨立。
事實上,即使有了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細胞治療,化療依舊不可被取代。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前主治醫師林建廷說:「十多年來,化療藥物進展有限,但對於改善化療的副作用『支持性療法』,愈來愈進步。你可以到各醫院的癌症病房走一趟,已經鮮少看到病人抱著臉盆狂吐。」
各種止吐藥物及支持療法,都讓癌症病人精神變得較好、掉髮沒那麼厲害。僅有些許的病人仍有嚴重副作用,但是已比過去少了許多。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林永昌表示,在談化療副作用之前,要先了解,癌症為什麼需要接受化療?
化療分三種 先評估再治療
化療分為根除性化療、輔助性化療或新輔助性化療、緩和性化療三種。
根除性化療是指化學治療後,癌細胞就會滅亡,病人不需要再進行手術、放射治療即可痊癒。
而輔助性化療、新輔助性化療(手術前給予的化學治療)則主要是針對第一、二、三期的癌症,經手術或放射治療,再以影像學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雖然看不到腫瘤,但是癌細胞可能有肉眼不能見的「顯微轉移」,透過化療降低癌症復發的機率,增加治癒的機會。
而緩和性化療多半應用在第四期癌症,用以減緩病人的不適症狀,改善生活品質,甚至延長存活。
林永昌進一步問:「如果以根除性化療,或是輔助性化療、新輔助性化療,用半年、一年的治療期,換取更長的時間(壽命),你覺得值得嗎?」其實,醫師建議病人做化療前,一定會評估:症狀是否因為癌症引起、對病情改善的機會有多大、病人的身心等狀況是否合適,若符合三個條件才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