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目前是男性第五大癌症,發生率有上升趨勢。而且,根據台灣癌症資料庫,攝護腺癌患者就醫確診時,高達40%已經是第三期和第四期。
輔大醫院泌尿科醫師廖玠淳分析,這可能與病人延誤就醫有關,許多男性即使發現解尿不順,也會繼續忍耐,直到出現血尿才就診。
輔大醫院泌尿科主任戴槐青表示,大部份的攝護腺癌病人早期沒有特別症狀,等到發現已經第三、四期。
骨頭痛就醫
竟是癌症轉移
臨床上曾有一名65歲男性,因為骨頭痛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攝護腺癌,轉移至全身骨頭。
這名患者立即接受荷爾蒙治療,每個月打一針,癌指數控制得宜,已持續一年半以上。
同時,他也接受俗稱的「補骨針」(癌骨瓦)治療,避免癌症骨轉移發生骨折等骨骼相關病症。病患目前規律回診接受治療及檢查,生活品質如常。
攝護腺癌難發現
定期檢查很重要
台灣攝護腺癌的五年存活率,第一、二、三期大於9成,第四期約43%。攝護腺癌治療包括開刀、電療、荷爾蒙等,只要積極配合治療,仍能擁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提醒5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男性,定期做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PSA),是及早揪出攝護腺癌的最佳方式。此為抽血檢查,不需空腹,相當簡便。
另一方面,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攝護腺肥大會導致攝護腺癌,但攝護腺肥大患者,也有可能同時罹患攝護腺癌。
而且,攝護腺癌顯示出的症狀,和攝護腺肥大的症狀非常相似。因此,「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還是對抗攝護腺癌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