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三名、死亡率第一名,由於早期發現不易,建議民眾善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可早期發現肺癌,萬一罹癌也不要輕易放棄,目前已有許多新藥,積極治療都還有一線生機。
73歲陳阿嬤,由於丈夫過世得早,孫女也在外地工作,平時一人獨居家中。某天陳阿嬤因胸痛外加呼吸困難,請孫女回家陪同就醫,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得知可能只剩9-12個月的生命,讓陳阿嬤感到十分沮喪,一度想放棄治療、一走了之!
沒想到,在積極治療之下,陳阿嬤現在不但能自行回診,還能走出家門參加社團活動,變成樂活的高齡癌友。
肺癌早期難發現
善用LDCT揪病灶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涂智彥醫師表示,肺癌的風險因子包含基因遺傳、抽菸、空氣汙染等,臨床觀察肺癌已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高達6成肺癌患者確診後已是晚期。
事實上,ㄧ般胸部X光檢查很難發現肺部的微小病灶,為了偵測早期肺癌,建議民眾善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可以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尤其是有肺癌家族史、長年在汙染環境工作、50歲以上長期吸菸民眾與其家屬、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的家庭主婦等族群,都要提高警覺。
口服標靶藥物
成癌友治療新選擇
萬一罹患肺癌,除了手術、化療等治療方式之外,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藥物可協助癌友對抗疾病。涂智彥醫師表示,如果罹患的是EGFR基因突變引起的肺腺癌,透過標靶藥物治療,腫瘤有效率可以達到8成。
台灣目前第一線有3種口服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若發生T790M突變,病友也可自費使用相對應標靶藥物治療。
涂智彥醫師表示,根據最新GioTag研究發現,晚期肺腺癌病友若於第一線使用第二代不可逆標靶藥物治療,可先清除大部分的變異基因,待治療9-11個月出現抗藥性並產生T790M基因突變後,再接力使用專門對付T790M的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能夠有效延長用藥時間中位數。
其中,亞洲病患治療成果好,治療時間中位數可長達46.7個月(意為病患僅使用口服標靶的治療時間就可達近4年),這代表癌症受到控制且沒有惡化,也延長了存活時間。
上述案例的陳阿嬤,就是接受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治療2年,產生T790M基因突變後,再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9個月,目前整體治療時間進入第四年。
涂智彥醫師提醒病友,治療前應綜合評估各個藥物的治療成效、健保給付條件等,才能讓自己能夠有最佳的治療組合來對抗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