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再忍受「舉牌等公車」的不便,視障者的困境現已被科技部聽見!日前科技部對外界募集社會需求,其中的「身心障礙者友善搭公車需求」提案獲得最高票,顯示視障族群的需求最為迫切,因此科技部找來學研單位,藉由實際走進視障者生活,了解其真實的需求並提出三大解方,希望透過整合科技與設計解決其出行的不便。
根據衛福部最新資料顯示,台灣的身心障礙者人數約117萬人,該如何聚焦、解決百萬名身障者的交通問題,是全台各縣市急於解決的迫切問題,其中,又以視障者族群最為困擾。
是視障者也是資訊設計師的陳璽帆,主動向科技部提出方案,正是希望能讓需求端的聲音被聽見,他提到,像目前現行的愛心服務鈴、司機廣播,除了不是常時開啟外,許多情境仍是要仰賴他人,但身障者常因為許多不同的因素,讓整個出行的歷程有許多的不便與困難,如舉牌等公車,如果人潮過多,會擋住司機視線,而且如果站太前面,只差一步就會身處在危險車流之中。
為解決這項困境,透過縝密的前期科技與用戶體驗的調研,科技部透過相關團隊,初步提出3大解方,運用整合科技與設計來讓視障者行的安心,走的順利。
三個解方對應三個解法,首先是如何找到對的公車,如何讓視障者即時得知公車動態資訊,因此從需求端落實「視障者需求行動APP」,讓搭車需求的盲友能運用友善的手機介面,透過Apple或是Android的報讀系統,直接選取公車路線、行駛方向,快速地確認且預定搭車。
陳璽帆表示,許多盲胞朋友很大的困擾,就是每次出門都只能先預先決定好路線,無法臨時更改路線,如果有適合視障者尋找公車的APP,將有助於增加視障者出行的誘因。
其次,到達公車站時,視障者容易在公車站迷失相對位及方向感,常有錯搭公車、找不到停靠處的處境,尤其多班公車進站時,十分容易錯過搭車時機,或是不知道哪一部公車進站。如何友善地引導視障者上車,衍生出「規劃友善引導之視障者候車服務流程」,運用安全的等車位置設計,更清楚的不干擾的其他用路人的報車號方式,更加優化視障者的上車流程。
最後,回歸到公車司機端,則是開發「智慧串連行控中心的後端系統」,讓行駛司機可快速地理解接下來何時、何地將有視障者乘客上車,行駛車速便能更加留意、放慢,避免出現公車司機過站不停,導致視障者錯失公車搭乘的狀況。
這三項解方看似簡單,卻不是依靠單一科技可以解決的,需要透過行控中心、公車車機、視障者的手機三者整合,配合上符合視障者、司機、用路人、管理者的用戶體驗,才能減少搭車時的不便,保障他們的出行權利。
本計畫的特點是以社會人文為出發,結合科技工程的技術,透過整合設計與科技突圍視障者搭公車的困境,最後,以學界創新發展與業界產品穩定一同完成此專案。目前全台有5萬多名的視障者,其中又以台北市、新北市的佔比最高,倘若這三項解方可以落實設計完成,未來將可搭配地方試驗實施,驗證及改善其可行性,以造福相關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