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薑包裹在熱毛巾內做熱敷或按摩,可以調整氣滯血瘀,對於溫經活絡、散寒理氣也有一定的幫助。
生薑的功效備受華人世界推崇,尤其,其中含有大量抗發炎的物質,臨床上常被使用於促進發汗、驅除寒氣、刺激食欲等,也常用於改善暈車及預防感冒等症狀,而且不僅限於料理時的佐料配菜,還可以外用,效果也不錯。
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院長彭溫雅指出,傳統中醫認為生薑因性溫味辛,入肺胃脾經,除了可有內服的效果之外,含有生薑的精油,也經常用於舒緩肌肉緊繃及疲勞,還能改善胃寒引起的腹痛,甚至是消化不良引起的便秘等症狀,並且能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如果將生薑加熱煮水,作為熱敷或按摩之用,可以調整氣滯血瘀的現象,對溫經活絡、散寒理氣也有一定的幫助。
有熱性疾病者,不適合熱敷生薑
彭溫雅說,人體的氣血若不暢就容易生病,而熱敷或經絡按摩本身都可以疏通經絡,達到行氣活血的健身效果, 「若將生薑煮成水,用毛巾浸泡後熱敷,或以加熱後的薑片敷貼於穴道,對於怕冷、體質虛寒及腹冷疼痛等狀況的改善,效果更佳。」
不過,如果本身屬於熱性體質,或已有熱性疾病如喉嚨痛、發燒、胃潰瘍、長青春痘等症狀時,就不建議使用。
此外,對於體質陰虛火熱,吃辛辣時容易出現舌頭刺痛感或口舌生瘡等症狀,或者屬於陽實體質,也就是皮膚容易過敏的人,對生薑的反應也會比較激烈,這時若採熱敷,就容易產生表皮紅腫熱痛等現象,因此不建議使用。
3大穴位,解決3大惱人問題
●膝關節疼痛:足三里穴
位置:正坐後讓大腿、小腿成直角,在膝蓋外側有一凹陷處即為外膝眼,將除了大拇指外的四隻手指併攏,放在外膝眼的正下方,在小指下方與小腿骨外側交界的凹陷處就是「足三里穴」。
做法:將一片生薑貼敷在足三里穴上,上面再燃燒艾草,這是古代常用來保健治病的養生方式。
效用:透過艾葉的熱氣可刺激體表穴位,以祛除膝關節周圍的寒邪,改善因血液循環不良或退化所引起的關節疼痛。
●頭痛:百會穴
位置:在左右耳尖直上,在頭頂的正中間連結點,就是 「百會穴」。
做法:百會穴是全身各經脈氣血匯集之處,被認為是對身體所有疾病的預防最有效的穴道,使用時可將加熱的薑片,貼敷在頭頂的百會穴上。
效用:加熱的薑片可以預防感冒,對於春夏交替,風大的季節,可以預防風邪入侵,同時也能改善疲勞。
●胃脹氣消化不良:神闕穴
位置:肚臍窩的正中央,就是「神闕穴」。
做法:神闕穴就是肚臍的位置,自古以來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就是因為肚臍的皮膚薄、脂肪少,易受寒邪入侵,也容易讓生薑的溫熱之氣滲透體內,對於腹痛、腹部不適等症狀,按壓此穴都有舒緩的效果。使用時可取加熱的薑片貼敷在神闕穴即可。
效用:可達到溫養經絡、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消化等改善作用。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神奇薑療力」
趕快加入《生活i健康》粉絲團.掌握最新健康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