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賀一航豬哥亮李國修都因大腸癌逝!台大名醫:一年做1500例大腸鏡,息肉切到怕...

賀一航豬哥亮李國修都因大腸癌逝!台大名醫:一年做1500例大腸鏡,息肉切到怕...

邱瀚模醫師

健康

shutterstock

2019-06-03 23:16

綜藝大哥賀一航2019年6月因大腸癌病逝,享壽64歲。賀一航2011年即發現罹患大腸癌第三期,開刀後因覺得化療疼痛,決定不接受化療,生前曾表示,要是病危,絕不插管急救,要活得有尊嚴,而李國修、豬哥亮等名人,也都因大腸癌離世。

大腸癌發生人數自2006年以來已是所有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同時也一直盤據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年做逾1500例大腸鏡檢查、拯救數千人免於大腸癌的邱瀚模醫師,釐清大家對大腸癌的迷思....

 

大腸癌是最容易預防的癌症

 

近年來,台灣胃癌、肝癌等傳統癌症罹患人數漸漸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率悄悄升高,來到與歐美先進國家齊驅的程度。

 

當今的台灣,假如50歲以上的民眾從不接受任何篩檢,其一生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高達驚人的5%,也就是說,每20個人就有1位會罹患大腸癌。這是一個多麼震驚的數字!

 

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大腸癌可說是最好預防的癌症,只要定期接受篩檢,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可以下降超過50%;如果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可以遠離這個威脅。

 

做大腸鏡是我最繁重的日常臨床業務,一年必須經手超過1500例的大腸鏡檢。

 

除了篩檢大腸鏡外,內視鏡切除大型早期病灶的工作也是我的拿手絕活,找到早期大腸癌並根治,是我的成就感來源。

 

但是一個接一個多到嚇人的病例,卻讓我開始感到害怕:到底還有多少人的腸子裡有這些可怕的病灶?心想,一定要有人來告訴民眾兩件事:不管有沒有家族史,你我都可能罹患大腸癌,而篩檢是對抗大腸癌最有效的方法。

 

大腸鏡多久要做一次?大腸腫瘤的生長速度

 

「醫師,我到底應該要多久做一次大腸鏡?我看醫藥新聞說,每年要做⋯⋯」這是臨床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很多事定期要做,例如每年要繳稅、車子跟電梯要定期保養、濾水器要定期換濾芯、家長每學期要參加學校日、成人每個星期至少要運動三次等。

 

我們在健康管理中心進行受檢者的大腸鏡檢查時,時常發現有人每年或每兩年就來做,但是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可能有人會問,「我前年做大腸鏡沒問題,但是最近大便不成形,會不會這段時間長出大腸癌?不是說排便習慣改變,就要提高警覺嗎?」加上媒體報導名人罹患大腸癌效應,做大腸鏡好像已經變成全民運動了。

 

到底要多久做一次大腸鏡?這個問題要回答,必須先知道大腸腫瘤的自然病史,也就是腫瘤的生長速度。當然我們沒有在大腸裡裝置監視器,永遠不會知道真正答案,但是科學家可以利用一些線索推估出速度。

 

大腸至少要5年才會養大腺瘤

 

首先我們來看一些數據:台灣平均每3~4位50歲以上的成人有腺瘤性息肉,每20位有一個有進行性腺瘤(超過1公分或細胞已經有變異的腺瘤)。

 

實際上,從來不做篩檢的人也沒有說每3、4個人就有一位罹患大腸癌,這件事意味著其實很多小腺瘤並不會演變成大腸癌,只是任何大腺瘤都有還小的時候,以目前的科技仍無法預測到底哪些小腺瘤是將來是會長大,甚至癌變,而哪些又是終其一生都不會變化。

 

因此,目前在臨床上才會將檢查當中看到的「腺瘤性息肉」通殺。這「通殺」策略,其實在美國的國家息肉研究(National Polyp Study)已被證實,可以大幅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約76∼90%左右,而死亡率則可下降53%左右。

 

另一個同樣來自美國的研究則顯示,有做過大腸鏡篩檢的人,其大腸癌死亡率可下降至68%。

 

據推估,第一次大腸鏡提供了約80%的保護力,接下來的追蹤檢查則可以進一步提升保護力。

 

因此我們可以說,第一次的檢查最重要,後續追蹤檢查適度就好。因為在第一次檢查前,大腸可是花了好久的時間才養出一顆腺瘤(發展出大腺瘤約要5∼10年,大腺瘤到腺癌需歷時約3年),把腺瘤切掉後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再長新的病灶出來(當然也有可能不會再長出來)。

 

切除息肉後,需要年年追蹤嗎?

 

另一個重要訊息是,第一次的檢查結果,跟將來會不會再長出新腺瘤的風險有關。通常大腸鏡檢查結果可以大致分為三組:

 

● 完全正常。

● 低風險(只有1∼2顆不到1公分的小腺瘤性息肉)。

● 高風險(有3顆以上任何大小腺瘤性息肉,或至少一顆以上的進行性腺瘤)。

 

研究顯示,這三組人切除腺瘤性息肉後,未來再長出腺瘤性息肉的風險大不相同,因此美國的指引建議,各組做完第一次大腸鏡後的追蹤間隔分別為10年、5年與3年。

 

根據台大醫院對五千個做過至少兩次大腸鏡檢查的民眾所做的研究顯示,上述各組長出進行性腺瘤的比率分別為1.3%(五年)、2.4%(五年)與8.5%(三年),長出癌症者在這五千個人裡總共只有三人。

 

所以檢查結果是正常或只有一、兩顆小腺瘤的人,其實「保固」時間還蠻長的。提醒各位,第一次檢查非常重要,一定要把腸子清得非常乾淨,請一位很仔細的醫師把腺瘤都找出來並切除乾淨,才能有足夠的保固效果。

 

只有一個例外狀況就是,如果在大腸鏡切除一個超過3、4公分的腫瘤,我們會建議半年至一年後就做第一次追蹤檢查,看看有無殘餘病灶,假如有就將之清除。

 

因這類少數個案如果不這樣做,而待至三年後再追蹤,萬一有殘餘病灶,恐怕屆時又像長出像花椰菜一般大小的腫瘤,處理起來就棘手多了。

 

但是如果連續三、四次每半年一次的追蹤檢查都沒有殘留或復發病灶的跡象,就可以隔三年後再檢查了。

 

由此可見,大家常常掛在嘴上的「我的體質如何如何⋯⋯」其實還蠻有道理的。不過現在這種「每年」必做鏡檢變全民運動的狀況,論花費、風險、實際效益與必要性,我認為實在大可不必如此。

 

我建議做完大腸鏡後,記得詢問醫師檢查結果,知曉自己的風險分級,才知道下次要多久以後再追蹤。以下我把目前美國或歐盟的建議,以及我個人的建議列在下表,供大家參考。

 

 

(本文摘自《腸活必修課:早期大腸癌,九成可以根治!不罹癌的有效解方》,天下生活出版)

 

作者簡介

邱瀚模

現任

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理事

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副祕書長

學歷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延伸閱讀

生前不回家,母親死後才痛哭...辦過百場葬禮,禮儀師感慨:3件事沒做好,家人必反目
生前不回家,母親死後才痛哭...辦過百場葬禮,禮儀師感慨:3件事沒做好,家人必反目

2019-05-31

郭台銘佈滿老人斑!醫警告:長在「肚子」恐是大腸癌危機警訊
郭台銘佈滿老人斑!醫警告:長在「肚子」恐是大腸癌危機警訊

2019-05-16

美元轉弱,新台幣開年以來升值逾2%!外匯策略師:新台幣上半年將往「這數字」靠攏
美元轉弱,新台幣開年以來升值逾2%!外匯策略師:新台幣上半年將往「這數字」靠攏

2023-02-08

上銀十年鑄一劍 朝超越10億美元大型企業邁進
上銀十年鑄一劍 朝超越10億美元大型企業邁進

2019-09-12

熱錢湧進!新台幣飆升至半年新高 外資爆買台股193億,鎖定台積電、金控股大買萬張
熱錢湧進!新台幣飆升至半年新高 外資爆買台股193億,鎖定台積電、金控股大買萬張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