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中暑或熱衰竭怎麼辦?有哪些症狀?醫師教你安全處置!

中暑或熱衰竭怎麼辦?有哪些症狀?醫師教你安全處置!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焦點新聞

達志、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提供

2019-04-23 11:05

中暑或熱衰竭都是地處於熱帶與亞熱帶交界的台灣,除了曬傷以外,在炎炎夏季中常會發生的熱傷害。什麼是熱傷害呢?其實熱傷害是指身體在酷熱的環境下無法有效維持正常體溫,進而產生不適的症狀。

每當夏天來臨之際,電視機或報章媒體時不時會報導氣溫突破歷史新高,或是有人因熱衰竭或中暑而被送入醫院治療的新聞。若不及時處理中暑或熱衰竭,身體持續的高溫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有危及生命的風險。就以中暑來說,嚴重的狀況下死亡率可達 63%之高。

 

近年來,全球的中暑案例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10 年間累積的中暑案例已超過 5 萬起 。將近 7 成的年輕族群因運動競賽或體能訓練時產生中暑症狀,而超過 70 歲的年長者也是中暑的危險族群之一。可見得中暑防治不管在哪個年齡層都需要學習的知識。不過在台灣,很多人常把熱衰竭及中暑混為一談。

 

很多人自己來急診室說自己已中暑了,但通常是熱衰竭導致的不適。如果你真的發生中暑,大概也沒辦法自己走進急症室就醫了。所以這次 Medpartner 團隊醫師透過這篇文章,讓各位讀者分辨中暑或熱衰竭有什麼症狀?如何幫中暑或熱衰竭患者做降溫處理?以及在生活中要怎麼預防。事不宜遲,我們開始上課吧!

 

中暑或熱衰竭是怎麼發生的?如何初步處理?

 

在說明中暑或熱衰竭怎麼發生之前,我們得先了解一下身體是如何調節體溫的。身體可藉由代謝及周圍環境所產生的熱能來提高體內溫度,一旦腦部感應到體溫太高時,會透過自主神經發出調節訊號,擴張血管、加快血流並增加汗腺的分泌。多餘的熱能主要會在皮膚表面或呼吸道中,以蒸發的形式來散熱,這一系列調節過程可以讓身體維持在攝氏 37 度上下。

 

除了蒸發的形式外,人體也可以透過空氣流動所產生的對流(如電風扇)、紅外線輻射(待在陰涼處)或冰涼物質的傳導(如冰敷)來散熱。

 

那在什麼情況下我們身體會比較容易感覺到熱呢?一般在氣象新聞所報導的環境氣溫不一定完全等於我們人體所感知的溫度,因此我們會以體感溫度而非實際溫度,來初步評估人體對周遭環境所感覺到的溫度。體感溫度會因氣溫、濕度及風速的不同而有所差別。除了高溫環境容易提昇體感溫度之外,大於75%的濕度則會導致身體難以透過蒸發來散熱。

 

相較其他大陸型氣候,台灣島嶼型氣候的夏天會比較悶熱潮濕,如果平常沒有防暑意識的話,會增加患上中暑或熱衰竭的風險。體感溫度若高於攝氏 33 度時 ,是需要防暑降溫,以避免身體產生各種熱傷害的症狀。

 

 

熱傷害是人體無法調節體溫來散熱,而產生各種病症的統稱。最常見的熱傷害疾病就是中暑及熱衰竭。

 

從名字看起來,雖然像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熱衰竭如果處理不當,往往會惡化並進展到最嚴重的中暑。

 

換句話說,熱衰竭可某種程度上視為中暑前兆。所以我們會介紹中暑及熱衰竭會出現什麼症狀?中暑和熱衰竭之間有什麼差別?面對中暑或熱衰竭時,要如何降溫處理?

 

中暑及熱衰竭有什麼症狀?

 

熱衰竭是因為劇烈的運動及酷熱環境流失過多的水份及電解質,無法維持心臟正常機能,導致心血管系統衰竭,可大致被視為中暑前兆。

 

中心體溫(經肛門所測出的溫度)會微幅提高但不會超過攝氏 40 度。除了體溫上升,熱衰竭還會出現以下症狀:

 

  • 頭暈、頭痛
  • 無力虛弱
  • 大量出汗、皮膚溼冷
  • 臉色蒼白
  • 心跳加速、姿勢性低血壓
  • 噁心嘔吐
  • 肌肉抽筋

 

當熱衰竭症狀持續惡化,人體已經幾乎無法調控體溫時,就可能出現熱衰竭以外的中暑症狀。

 

熱衰竭的時候,體溫雖然上升但不會到完全失控超過攝氏 40 度,人雖然會感到不舒服,但也還能流汗,大腦還沒受到傷害因此意識不受到影響。

 

然而中暑與熱衰竭的最不同之處,在於中暑會讓體溫調節失控及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影響。因此相較於熱衰竭,中暑有另外 3 個最為嚴重的症狀:

 

  • 中心體溫超過攝氏 40 度
  • 有中樞神經異常的症狀(如意識混亂、意識不清、情緒不穩、說話不清不楚等症狀)
  • 皮膚因無法出汗而呈現乾燥

 

請注意,如果發現上述的三種狀況,不要遲疑,趕快邊降溫邊送醫,不然就很危險了。中暑可依據病發原因,來區分為傳統型中暑及運動型中暑。針對這兩種中暑類型,我們分別說明如下:

 

  • 傳統型中暑:身患心血管、神經或身心相關慢性疾病的年長者(年齡大於 70 歲),該體溫調節的能力比一般人來得差,容易有傳統型中暑的風險。此外,長期服用抗膽鹼藥物可能會抑制排汗、降血壓藥物如抗交感神經藥物也可能會影響心血管系統對體溫的調節,娛樂性藥物如安非他命容易讓身體產熱,這些藥物可能會影響人體散熱的效能。

 

  • 運動型中暑: 7 成運動型中暑患者是在運動已超過身體所能負荷的狀態下發生中暑,這類患者多數為年輕且身體機能健全的族群。運動型中暑是怎麼致病的呢?持續劇烈運動下的肌肉會不斷收縮產熱,加上高溫高濕度的環境,大大提高體內溫度。

 

 

看到這,你應該了解到,一旦有人發生熱傷害,旁人首先要快速分辨這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也就是量測體溫有沒有超過 40 度,並觀察精神以及意識狀態有沒有改變。

 

如果暫時只是熱衰竭,可以先嘗試降溫,之後觀察是否發生體溫持續升高,或意識狀態變化等中樞神經問題,如果持續惡化,就要送醫。

 

如果一看就是體溫過高、意識出現變化的中暑情形,那就不用遲疑了,趕快邊降溫、邊送醫。

 

中暑或熱衰竭要如何降溫處理?

 

出現上述熱衰竭或中暑症狀,建議在送醫治療前,盡可能在 30 分鐘內(當然越快越好)先為患者降溫。這麼做不僅能減緩身體的侵害,也能增加患者獲救的機會,所以初步的處理是非常必要的。有關中暑及熱衰竭的降溫處理 8 步驟,我們整理如下:

 

  1. 將患者移至陰涼處,揭開多餘的衣物
  2. 如果沒有出現噁心嘔吐或意識不清的症狀,患者可以喝濃度在 0.1-0.2% 的食鹽水或運動飲料來補充水份及電解質
  3. 讓患者保持躺平的姿勢,抬起患者雙腳高於頭部的位置,有利於下肢血液回流。
  4. 持續往患者身上灑水降溫
  5. 準備多條毛巾泡在裝有冰塊或冷水的桶子
  6. 將冰冷的毛巾敷在患者的頸部、雙側腋下及鼠蹊部,灑水動作不可中斷
  7. 每 3 分鐘更換一次毛巾
  8. 10 到 15 分鐘之後結束降溫的處理

 

 

看到這裡,想必你已對中暑及熱衰竭有一定的認知,相信之後你就能夠分辨中暑及熱衰竭的不同,並立即實施降溫處理。

 

雖然中暑是容易致命的急症,但若能做好「邊降溫、邊送醫」的緊記措施,可以將中暑的危險程度降到最低。下一段內容,我們要介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預防中暑及熱衰竭?

 

中暑及熱衰竭要如何預防?

 

炎炎夏天,不只要懂得防曬,還要留意身體是否有過熱,或難以散熱的問題。對於常在戶外運動的朋友,除了保持體內水份及電解質的充足,適當的休息及降溫能避免體溫過熱。我們可以藉由下列預防措施,確保身體能有效散熱,遠離中暑及熱衰竭的來襲:

 

  1. 做好防曬措施:過度受到太陽的曝曬容易影響身體的散熱,所以透過防曬衣物、太陽眼鏡及防曬乳的挑選,做好防曬措施。更詳盡的防曬知識可以參考該系列文章:防曬全攻略。
  2. 補充足夠的水份:不管活動程度為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份,不用等到覺得口渴的時候才喝水,養成一天喝至少 2000 cc 的開水。開始運動前就要補充水分,運動後也別忘記。常在戶外工作或運動者,建議每小時喝 2 到 4 杯的水(一杯為 240 cc )。此外,避免用含酒精或高糖份飲料來補充,以免身體流失更多的水份。除了預防中暑,多喝水也能降低膀胱炎和尿道炎這類泌尿道感染的機率喔!
  3. 選擇較不熱的時段運動:可以選擇清晨或傍晚的時段出外運動,減少受到太陽的曝曬。另外,要適時中斷運動的進行,可於陰涼處稍作休息,避免長時間在戶外的劇烈運動使得中暑機會大增。
  4. 挑選寬鬆輕量的穿著:厚重衣物會影響身體散熱的效果,故可挑選寬鬆、輕便的衣物來穿。
  5. 攜帶冰袋或冰毛巾:如果需要長時間待在酷熱的環境中,將冰袋或冰毛巾裝入保冷袋,使用時可敷在頸部及腋下降溫。
  6. 避免待在空調不佳的車子裡:如果車中沒有開啟空調,封閉的車子裡因空氣流動有限而讓裡頭的溫度不斷上升。
  7. 檢查服用的藥物是否容易中暑:上述提到的抗交感神經藥物及抗膽鹼藥物可能會影響體溫調節,長期服用這些藥物者可以向醫師諮詢有關中暑方面的問題。

 

 

看完這篇文章,我們希望大家都要記住以下幾件事情:

 

  1. 台灣氣候高溫潮濕,是容易發生熱傷害的地方
  2. 熱傷害可分成熱衰竭跟熱中暑,兩者有程度上的不同。在台灣人,很多人會把熱衰竭和中暑混為一談。很多人來急診說自己是中暑,通常都是熱衰竭。如果你是真的中暑,大概沒辦法自己走進急診。因此要學會分辨熱衰竭跟中暑。
  3. 熱衰竭的時候,體溫雖然上升,人也很不舒服,但體溫沒有完全失控,也還能流汗、意識狀態還是清楚的
  4. 熱中暑時,體溫恆定的機制已經失控,體溫會超過 40 度,甚至可能無法排汗,大腦也受到熱傷害影響,導致中樞神經的異常,出現意識狀態的變化。
  5. 熱衰竭時,可以一邊降溫,一邊觀察變化。如果無法順利降溫或緩解症狀,或進一步出現熱中暑的症狀,就要送醫。
  6. 熱中暑真的發生時,就要立刻邊降溫邊送醫,不然可能會死人的。
  7. 別忘了上面提到的中暑的預防方式,預防勝於治療!

 

此外,在炎熱的夏天裡,別忘了做好防曬、補充足夠水份等預防措施。好好記住這篇文章的重點,有一天說不定會救了自己或者身邊的親友一命呢!

 

點我加入幸福熟齡FB粉專,健康快樂每一天

 

※本文授權自美的好朋友,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焦慮症的症狀有哪些?如何預防與治療?醫師圖文完整說明
思覺失調症是什麼?親友或自己得病怎麼辦?醫師完整說明

舉例而言,雖同屬民主黨,希拉蕊拜登多被視為中間派,桑德斯則自稱是偏向左派的社會主義者(socialist);同樣地,川普在移民、種族議題(如穆斯林禁令或美墨圍牆)傾向民族主義(nationalism)或民粹主義(populism),但他反對小布希政府入侵伊拉克、抨擊自由貿易協定、維持社會安全保險等言論卻也能吸引中間選民的青睞。
 

關注議題

 

根據 2019 年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調查:

 

共和黨選民最重視的五大選舉議題是:恐怖主義(83%)、經濟(79%)、社會保障金(68%)、移民(68%)、軍事(65%)。

 

民主黨選民最重視的五大選舉議題是:醫療(77%)、教育(76%)、環境(74%)、聯邦醫療保險(73%)與弱勢族群(71%)。

 

 

我們可以發現
(1)兩黨關注議題截然不同
(2)美國全球貿易議題雖受世界關注,但是兩黨的重視程度卻僅落在中後段(共和黨 46%/民主黨 35%)

 
川普與拜登政策比較-「美國優先」川普經濟學續航,還是拜登「重建美好」


以下,我們比較兩位候選人的核心政策理念、過去政績,以及競選承諾

 

經濟振興

 

 

川普

 

儘管選戰倒數三個月,但是川普尚未拋出連任經濟政策,僅在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專訪時表示「我們會重建經濟,會把外國搶走的工作機會帶回美國本土,持續簽訂有利的貿易協議」。相較之下,川普與國會更專注於對抗眼前的肺炎疫情, 3 月上旬以來通過多項緊急法案與財政刺激計劃

 

由於〈肺炎紓困法案》(CARES Act)提供每週 600 美元的聯邦失業救濟金補貼即將在 7/31 到期,共和黨參議院院長於 7 月底公佈最新紓困法案細節。市場預估將會發放新一輪的現金支票、延長「小企業薪資保護計畫」期限、延長聯邦失業救濟金補貼,整體規模約達 1 兆水準。

 

除此之外,隨著基礎建設融資法即將在今年 9/30 到期, 6 月傳出川普考慮提出 1 兆美元(原 2 兆美元)的基礎建設計畫(道路、橋樑、 5G 建設、鄉村網路),以應對新冠疫情並提振經濟,但並未對資金來源提供細節,僅強調低利環境有助政府挹注。

 

拜登

 

拜登以藍領、中產階級為訴求對象,經常自稱中產喬(Middle-Class Joe),並且多次表態「美國不是建立在華爾街銀行家、 CEO 、避險基金經理人,而是建立在由勞工與工會組成的中產階級」。拜登支持提升基本薪資至 $15 美金、強化工會角色、針對大型科技公司(FB、Google、Amazon)展開反托拉斯調查。

 

拜登於 7/10 在關鍵搖擺州-賓夕法尼亞發表演講,拋出大型經濟計畫「重建美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正面迎擊川普最擅長的「美國優先」與「讓美國再次偉大」經濟牌。提議投入 7,000 億美元購買美國貨、支持美國就業,承諾政府將動員二次大戰以來前所未有的採購、研發和投資。


經濟振興方面,川普過去的經濟成績單雖亮眼,如今卻佈滿了疫情與失業的紅字,通過新一輪紓困法案、維持國內消費水平乃是川普的當務之急。拜登過去四年沒有公職在身的包袱,因而能夠聚焦在後疫情時代的經濟振興政策,目前已拋出 7,000 億美元採購美貨、研發投資的大型經濟計畫

 

稅收

 

▲薪資稅(Payroll Tax)雇主按法規要從工資中扣除 7.65% 的稅,並轉交给地方/聯邦政府,用做社會安全福利與聯邦醫療保險。

 

川普

 

川普曾於 2017 年底簽署《減稅與就業法案》,個人稅方面,調降個人所得稅的邊際稅率、最高稅率從 39% 下調至 37% ,標準扣除額翻倍,被認為將受惠富人階級;企業稅方面,將最高 35% 的企業稅調降至21%,並給予小企業 20% 扣除額,最主要受惠者為電信(33.8%)、金融(29%)等實際稅率高的產業

 

川普的稅改預計在 2025 年到期,而根據 2021 財年聯邦預算提案(今年 2 月提出),川普政府希望延長前述稅改措施至 2035 年,但這將取決於共和黨是否能獲得參眾兩院相對多數。

 

拜登

 

拜登主張取消川普減稅政策,並將最高個人所得稅率從 37% 調升至 39.6% ,最高企業所得稅率從 21% 調升至 28% 。拜登表示應該停止獎勵富豪階級、開始獎勵勞動階級。

 

根據 Tax Policy Center 分析,75% 的加稅額會由美國所得前 1% 的家庭買單,93% 的加稅額會由所得前 20% 的家庭買單,預期拜登的加稅改革在未來十年為美國政府增加 4 兆收入,而額外的政府收入將主要用於補助醫療健保、再生能源、兒童與長期照護等產業。而根據高盛集團預估,若上述加稅措施全部通過,將對2021年S&P 500企業收益造成近12%的衝擊


川普連任將會延續減稅政策,富人階級、大型企業持續受惠。拜登上任則將改推行加稅政策,主要受影響的為所得前 1% 的富豪階級,此外,亦將衝擊企業收益,將額外政府收入用作基礎建設、再生能源產業補貼,以及移轉性支出(教育、醫療、社福)。

 

 

能源

 

 

川普

 

川普否認氣候變遷的存在或科學證據,主張美國走向能源獨立、大力支持化石能源發展、撤除過去訂定的環保法規限制。2017 年甫上任即大刀闊斧,簽署多項行政命令要求重啟、加速輸油管的環保審查流程;廢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潔淨電力計畫;放寬租用聯邦土地開採煤炭的短期禁令;鼓勵大西洋、太平洋、北極海、墨西哥灣等地的離岸油氣鑽探活動;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認為該協議不公平、影響美國就業。

 

為奪取原油市場的主導權,川普於 2017 年 3 月簽署〈能源獨立〉行政命令,刺激國內原油生產、出口大幅攀升。美國於 2018 年超越俄羅斯和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並於 2019 年成為石油淨出口國。

 

拜登

 

拜登在 1980 年代末期便是國會首批推動氣候變遷議題的先驅者,歐巴馬任內期間也積極規範碳排放,拜登對於氣候、綠能議題可說是駕輕就熟。拜登主張美國必須在 2050 年前成為淨零碳排放量的經濟體,並且大力發展乾淨能源、減少航空航運業的碳排放量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值得注意的是,拜登表示不會「全面禁止開採頁岩油」(儘管水力壓裂技術會釋出大量甲烷與造成環境問題,不過拜登擔憂國會難以通過法案、聯邦恐越權管制,且頁岩油可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但會停止未來在聯邦土地或水域上的新開採項目。

 

根據聯合專案小組提出的政策文件,拜登擬在四年內投資兩兆美元,藉以對抗氣候變遷。他曾於初選期間喊出「 10 年花費 1.7 兆美元, 2050 年前達成 100% 綠能經濟、零碳排放」,最新計畫則受到進步派民主黨眾議員歐加修-寇蒂茲長期主張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影響而更加積極,預期會全面改造美國的基礎建設、能源發電、汽車製造、交通、住宅、農業等面向。


川普以較老派的方法持續追求美國能源獨立、支持石化能源與頁岩油產業,藉由增加原油供給以壓抑油價,試圖延長聯準會寬鬆政策與景氣循環。拜登雖然表態不會全面禁止頁岩油,但會轉向推動再生能源、降低用油需求,增加綠能使太陽能、風電、電動車等產業相對受惠。

 

 

 

 

【延伸閱讀】

美國疫情、基本面、川普大選策略一次看,最新行情看法!

歐盟 7,500 億歐元財政計畫,「債務共同化」時代來臨?

中國歷史性洪災,是否影響經濟復甦之路?

 

延伸閱讀
好市多獨賣「這款行動電源」出包!熱銷56萬顆…釀百起過熱起火、2起火燒厝,官方緊急召回
好市多獨賣「這款行動電源」出包!熱銷56萬顆…釀百起過熱起火、2起火燒厝,官方緊急召回

2024-06-25

想搶反彈?長榮、陽明、萬海…航運股它又漲停,但長線首選是這檔!卡位金融股:殖利率逾5%首選曝光
想搶反彈?長榮、陽明、萬海…航運股它又漲停,但長線首選是這檔!卡位金融股:殖利率逾5%首選曝光

2025-04-14

3月新制/長榮華航飛行禁用行動電源、國泰世華銀約定帳戶規定變了!道安講習不去口袋破洞…懶人包必看
3月新制/長榮華航飛行禁用行動電源、國泰世華銀約定帳戶規定變了!道安講習不去口袋破洞…懶人包必看

2025-02-28

在飛機上不能用行動電源?就算手提也有容量限制,中華長榮星宇虎航...一張表看8家航空公司規定
在飛機上不能用行動電源?就算手提也有容量限制,中華長榮星宇虎航...一張表看8家航空公司規定

2025-01-27

磁吸行動電源突爆炸!她被炸到跳起來「臉頸部2度燒傷」…亞果元素宣布召回這兩款「序號、型號」曝光
磁吸行動電源突爆炸!她被炸到跳起來「臉頸部2度燒傷」…亞果元素宣布召回這兩款「序號、型號」曝光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