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老人跌倒是警訊 無外傷也要找病根

老人跌倒是警訊  無外傷也要找病根

2019-01-02 11:44

家有高齡者,常會遇到不慎跌倒的事故,老人跌倒的原因未必是單一性的,專家提醒,老人跌倒務必要找出原因,以防再跌,若傷及頭部或髖關節,易致危險。

前總統李登輝十一月底不慎跌倒,右眼上方受傷,鼻腔內側出血,送至台北榮總急救後,轉進加護病房,目前已轉入一般病房。不只李前總統跌倒撞到頭,已故詩人余光中生前也曾跌倒,導致顱內出血。

 

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老年科主任張家銘說,會跌得如此嚴重,往往都不是第一次跌倒。但多數人先前跌倒無明顯外傷,或僅有擦傷,誤以為就沒事,其實老人發生跌倒,只是顯示狀況惡化的冰山一角。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科醫師劉力幗也說,老人跌倒得仔細評估,否則一跌沒事,二跌可能也沒事,但三跌就出大事。

 

根據衛福部二○一七年死因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死亡原因,意外事故是第十位,而跌倒是意外事故中的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與其他年齡層相較,老年人因跌倒的死亡率最高,且隨著年齡升高而增加。

 

逾半老人  曾跌倒卻輕忽

 

國內研究顯示,社區老人每年大概有三到四成曾經跌倒,其中過半老人有多次跌倒的經驗;雖然接近半數跌倒會有輕微損傷,但跌倒造成嚴重受傷(骨折、頭部損傷、嚴重撕裂傷)比率僅約一○%到十五%,以致嚴重性常被低估。

 

所謂跌倒,劉力幗說,不只是跌倒在地或是跌得頭破血流才算,廣義的跌倒可能沒有撞擊地面,所以誤以為沒事,但這絕對是個警訊。

 

張家銘進一步解釋,不管站、坐或走路,突然不預期地往下倒,或是身體姿勢非故意改變,而導致某一部位著地,或非預期性地跌到地面、較低處都算。這些會排除遭受外力,如車禍等因素。

 

張家銘指出,許多老人跌倒即使有外傷,到急診大多是擦完藥就回家,或是約診追蹤傷口狀況。他建議到老年科或高齡醫學科做跌倒評估,看到底哪裡出問題。若是老人衰弱問題,就需肌力訓練與營養補充;有時是環境問題,例如廚房浴廁溼滑、腳踏墊或小地毯無止滑墊、浴室有門檻、地面有障礙物等,有時是藥物導致頭暈嗜睡,原因不一而足。

 

他提醒,老人跌倒未必是單一原因,很可能是多因性的,跌倒後就醫目的在於找出問題,預防再次跌倒。呼籲家屬配合醫師,將家中長輩所用藥品帶來,並描述長輩活動狀況,必要時輔以照片或錄影來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小跌不處理,再跌就很危險。劉力幗說,老人最怕跌到頭和髖骨,人類的生物本能在跌倒時會優先保護頭部。當跌到頭部表示身體的其他部位來不及啟動保護機制,加上年紀大、腦部會萎縮,原本密合在顱骨下的腦及血管組織,會貼得沒有那麼緊,血管系統較脆弱,當重力撞擊時,血管大幅晃動易破裂,就很危險。

 

平日多動  訓練步態平衡

 

劉力幗說,頭部損傷送醫的老人,醫院會判斷是否需要做斷層掃描看顱內是否出血,若當下沒有,仍要注意延遲性出血。病況穩定回家時,若出現頭暈、嗜睡或講話不清時,應再送醫。

 

他補充說,由於老化,身體容易往前傾、駝背,使得老人步態不穩跌倒。有些老人半夜起床上廁所跌倒,隔天變貓熊眼,主因在於皮下組織較脆弱,眼窩邊的血管破裂腫脹。

 

最後,張家銘提醒,由於醫療與生活環境的進步,民眾保養得宜,以往認為六十五歲以上算老人,現在則是「年輕的老人」,活動力還算不錯。但若是多重疾病或七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就要格外小心。

 

再者,跌倒一次之後,許多長輩會害怕再跌倒而不出門。張家銘呼籲,找出原因後, 改善問題與訓練肌力步態平衡,增加信心,才不會再害怕跌倒而不敢活動。銀髮族要多動,身體才會健康,一直關在家裡,問題只會更嚴重,也鼓勵晚輩多帶長輩出門走走,哪怕只是到附近公園都好。

 

老人跌倒表徵及原因

 

延伸閱讀
常抽筋、跌倒  你知道自己缺鈣嗎?
常抽筋、跌倒 你知道自己缺鈣嗎?

2018-06-28

藥物也會害人跌倒!銀髮族「保命防跌」要注意
藥物也會害人跌倒!銀髮族「保命防跌」要注意

2018-06-14

別讓「跌倒」扼殺你的家人!專訪復健科名醫林頌凱
別讓「跌倒」扼殺你的家人!專訪復健科名醫林頌凱

2018-05-15

阿公阿嬤防跌倒  這幾點要做到
阿公阿嬤防跌倒 這幾點要做到

2018-02-05

臺中市陽光A+競賽,6家企業贏得綠能貢獻獎榮耀 節能減碳,共創綠色新經濟,超前達成光電四倍增目標
臺中市陽光A+競賽,6家企業贏得綠能貢獻獎榮耀 節能減碳,共創綠色新經濟,超前達成光電四倍增目標

20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