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長輩相同事情說了好多次?心理師:得要先處理他的「心」

長輩相同事情說了好多次?心理師:得要先處理他的「心」

愛長照

健康

達志

2018-11-09 16:46

如果長期一直重複地抱怨自己的命苦、抱怨身體不適,但經過檢查卻都沒問題時,可能需要考量是否有憂鬱的傾向了。以上心理、情緒所反應出來的行為,都不代表就是失智症。

文/黃耀庭 臨床心理師 

 

在醫院或是居家都經常遇到,長輩會問同樣的問題、說同樣的事情,像是:「我們等一下要去哪裡?」、「你吃飽了沒?」或是,經常說自己過去如何如何的厲害、在哪裡做工過、家裡哪一個孩子在做老師、身體哪裡不舒服、自己過去多麼命苦......等等。

 

這樣重複地問、重複地問,彷彿魔音穿腦似的,多聽幾次,兒孫們就避之唯恐不及,甚至索性就不回家、不接近長輩了。

 

重複說或是重複問同樣的事情,長輩到底是怎麼回事?莫非,是得了失智症

 

 

我經常在演講時舉一個例子:「一位母親如果遇到孩子明天要考試了,今天晚上孩子還在玩電動,這位媽媽會叫孩子去看書幾次?」應該會重複說到他去看書為止。你想想,這難道是因為母親忘記自己說過的話嗎?

 

這跟前面長輩發生的狀況,有沒有很像?當孫子還沒吃飯,一個阿嬤會問很多次:「吃飯了沒?」直到等孫子說:「我吃飽了。」這個阿嬤可能會再問幾次,之後就停下來了。

 

倘若阿嬤真的記憶力不好,則有兩個結果:一個就是繼續再問下去、二就是一開始就不會問這個問題;倘若是前者,她也許是不記得孫子的答案,不論孫子的回答如何,都應該會繼續問下去才是。

 

例如,通常回答:「吃過了。」只會再問幾次就結束;若是屬於後者,應該是一開始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後者的「記憶力不好」不會只記得一半(也就是不會只記得自己的問題-吃飽了沒,卻不記得答案-孫子回答已經吃飽了)。

 

當我們討論這件事的時候,還可能衍伸另外一個議題:重複說同樣的事情,是否重要?許多人或許會認為,正如上述所說的理應是重要的,長輩才會一問再問,其實不然。

 

有些長輩是因為沒甚麼話題可聊,每每就問同樣的問題,像問孫子在哪裡上班?或在哪裡念書?等類似的問題,實際上,他並沒有把答案放在心上,長輩只是希望,有人能聽他說話。

 


 
長輩常說同樣的事情,可能原因在於他的「心」

 

抱怨過去的不幸,特別是在容易想負面的、日子過得很悲慘的長者身上,不斷地反芻自己過去的命苦;誰對自己不好,在哪裡受到甚麼樣子的傷害等等。他的傷害仍留在心裡,且反映在他的行為上。

 

就醫看診的同時,家屬對醫師的主訴,還需要表達長輩重複說的話,內容是什麼?如此一來,若敏感度高的醫師,就會發現病人可能有憂鬱的傾向,可以給予情緒穩定相關的藥物。此外,也可以尋求專業臨床心理師進行心理治療,以減低個案憂鬱的情形。

 

總而言之,在觀察個案的問題時,不能只一直拘泥在結果上面,就像重複問同樣的問題,或是重複說同一件事,還需要考量到問題、情緒、重要性等。


特別是,如果長期一直重複地抱怨自己的命苦、抱怨身體不適,但經過檢查卻都沒問題時,可能需要考量是否有憂鬱的傾向了。以上心理、情緒所反應出來的行為,都不代表就是失智症

 

 

溫馨的提醒:


 1. 重覆不斷的說/問同樣的事情,可能不只有表面上的問題。


2. 經常反芻過去不好的經歷,可能處理心裡的問題,比處理腦子的問題更為重要。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健忘、鬱悶、翻舊帳...原來是老年憂鬱症!找回好心情的3個建議
健忘、鬱悶、翻舊帳...原來是老年憂鬱症!找回好心情的3個建議

2018-09-18

老年憂鬱症漸增 關心長輩及早就醫診治
老年憂鬱症漸增 關心長輩及早就醫診治

2018-08-30

長期失眠醫不好  竟是憂鬱來敲門
長期失眠醫不好 竟是憂鬱來敲門

2018-05-24

老年憂鬱症不是老化現象 自殺率高莫輕忽
老年憂鬱症不是老化現象 自殺率高莫輕忽

2018-03-14

得舒飲食保護心血管 還可降低憂鬱症風險
得舒飲食保護心血管 還可降低憂鬱症風險

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