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二灸、三用藥」是中醫的治病順位,且針灸在世界醫療占有一席之地。世界衛生組織列了六十四種針灸的適應症,二○一七年也將針灸列為緊急救援醫療之應用。
一根細針經由中醫師的巧手輕輕地插入病人的皮膚裡,有時醫師還會在針上放上一小團艾絨,點燃後白煙慢慢飄起,這就是「針上灸」。很多人偏愛針灸,但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兆暐指出,「其實針、灸嚴格說起來是兩件事。」
針灸的「針」(Acupuncture)稱為「針刺療法」,指利用特別的器材,從最早的骨針、竹針、鐵針、金針、銀針到現在的不鏽鋼針,穿過皮膚進入人體穴位(穴道),調解生理功能、改善病理狀態,進而治療疾病。
「灸」(Moxibustion)則是「灸治療法」,從早期的燒燙傷體表,讓皮膚產生傷口來刺激穴位,演變到用燻的形式。簡單來說,針是一種侵入性的治療,灸為溫熱療法,兩者大不相同。
針所不為 灸之所宜
《靈樞.經脈》提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針灸彼此可以是互補關係,亦可合併使用。「老人家容易有氣血不足,透過針刺療法雖能調整氣血運行,有時卻可能造成傷害,透過溫灸通經活絡,也能達到補氣、補能量,恢復身體機能。」陳兆暐說。
新生中醫診所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博士賴清旭表示,人體穴位左右互相對稱,目前大概得知有一千個穴位,常用的約三、四百個左右,每個穴位都有不同的功能,例如足陽明胃經──足三里是胃經的穴位,中醫〈十總穴歌〉有云:「肚腹三里留。」肚子痛、胃痛要找足三里穴,只要症狀為胃經所經過,透過按摩足三里都可以緩解,包括:頭痛、頭暈、牙痛、腹痛等。
想要讓穴位發揮功用,就是得刺激穴位,利用針、灸達到治病療癒的作用。此外,針灸最大的特點就是療效快、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