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明星球員因運動傷害,接受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數月後又回到球場,免挨刀卻有如此神奇療效?儘管所費不貲,仍讓台灣中老年人趨之若鶩,興起PRP再生療法風潮,但到底哪些人打了才有效?
全球球迷關注的「二刀流」大谷翔平,在二○一七年底空降大聯盟天使隊前,曾經接受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治療(PRP),經紀人當時表示,這是日本常見的預防措施,不等於有傷。
今年六月,他因右手肘韌帶傷勢告別投球工作,又再度接受PRP治療;七月先以打擊者身分回到球隊打線,九月才再度踏上投手丘,暫時不用開手肘尺骨附屬韌帶重建手術(俗稱Tommy John),也讓大谷延續他在美職的第一個球季。
我國投手陳偉殷與洋基隊日籍投手田中將大,也曾用PRP治療韌帶撕裂傷。由於知名運動員用過後療效都很好,再經過許多名人推波助瀾,讓銀髮族趨之若鶩,以為「打一針(PRP)可免開刀」,儘管所費不貲,台灣的阿公、阿嬤為了減緩疾病痛苦,興起到診所或醫院打PRP的風潮,但卻衍生出部分人施打後沒效的情況。
關節疼痛免開刀?它是治療選項 非萬靈丹
事實上,年輕人因為生長因子較佳,老年人較差,以致於年輕人效果較為顯著,但仍有待更多實證。
PRP剛問世時,引發醫界激烈辯論。部分醫師認為,還未經過時間的淬鍊,無法證明此療法完全有效,也尚未有明確的適應症,加上所費不貲,目前台灣一針約在七、八千元到一萬二、一萬五千元不等;更有醫師直指,這是郎中賣藥,讓病人施打卻無效果的詐財行為。
PRP究竟是什麼?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醫療部主任韓德生表示,PRP是platelet-rich plasma的縮寫,中文是指血小板濃厚液,先從病人靜脈抽取一定量的血液,置入內含抗凝血劑的試管中,經過離心機加以離心一、二次後,血液會分成最下層的紅血球層、中間稠黃色的PRP層,內含高濃度的血小板和一些白血球,再用針或吸管吸出PRP層,讓PRP釋出血小板內含的生長因子。目前沒有統一的療程規範,須由醫師個人臨床經驗判斷。
他進一步解釋,這些生長因子作用不同,可參與損傷組織的修復過程,達到減少損傷與疼痛的作用。舉例來說,生長因子VEGF可以促進新生血管生成;b-FGF可以促進纖維母細胞分泌膠原蛋白,協助修復肌腱與韌帶,這些功能大多是在細胞與動物實驗中證實,期待能進一步應用到人類身上。也因此,衛生福利部僅審核通過適用在骨科手術部位的患者,未來需要更多實證來擴大應用範圍。
致力於治療關節退化、運動傷害的壢新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民眾對於PRP過度期待,以為這是治癒膝關節的一道曙光,打了以後都能健步如飛,再也不疼痛,事實上並非如此。正確來說,PRP是治療選項,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施打沒效怎麼辦?醫師:對症下藥才正確
目前PRP已經遍布台灣的診所與醫院,民眾該抱持著何種態度?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理事長林家弘表示,PRP使用自己的血液來修復,目前認為是沒有明顯副作用,是未來復健治療的新趨勢,對於接受物理治療、針灸、吃藥後無效,下一步就要開刀的患者,相當具有吸引力。
林家弘坦言,不少人看到商機而進入,卻沒有完全了解PRP,導致治療品質參差不齊。接受PRP治療而無效者,大都是因為打錯位置、濃度不對,或者患者本身根本就不適合施打PRP。
林頌凱則說,PRP可以幫助退化剩六十分的患者,進步到八十分,但可惜的是,許多患者連X光都沒檢查,就先打PRP,打完後也無相關的衛教生活指導,導致效果不彰。
林頌凱自己相當慎選病人,他表示,「病情太嚴重、工作習慣無法調整、打完無法好好休養、只想打一針就能解決問題,不願配合的病人,都不打。」除了跟流行,在花大錢治療之前,大家應該想一想自己到底適不適合PRP?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