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本土研究發現,茹素飲食可大幅降低糖尿病風險。這是亞洲第一個探討素食的大型世代追蹤研究,發現「無論是持續吃素或由葷轉素,皆能大幅降低發生糖尿病的風險」。
文/陳如頤、易禹昕
這項研究是由大林慈濟醫院醫療團隊連續5年根據「世代追蹤」所做的調查,並首度刊載於國際知名醫學期刊《營養與糖尿病》(Nutrition & Diabetes)。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邱雪婷營養師指出,早在2009年美國安息會發表的一篇世代研究,已發現各種不同的素食,包括純素、奶蛋素、或者是海鮮素,得到糖尿病的風險都比葷食還要低,其中又以無奶、無蛋的純素效果最為顯著。
糖尿病之所以會發生,主要是因為患者血糖易飆升,無法控制在正常的血糖值。這個問題又可以從2大方面來探討:(一)吃進太多糖、(二)身體無法代謝吃進去的糖。
只是一般人的印象中,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那為什麼少吃肉可以減少糖尿病的風險呢?
邱雪婷解釋,這是因為肉類所含的鐵質易被人體吸收,一旦體內的鐵質量太高,就會促進身體產生氧化作用,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此外,雖然沒有吃進糖分,體內的蛋白質也會主動轉換成糖,供身體所需,因而提高糖尿病的風險。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證實,吃肉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有研究發現,肉類中含有的鐵質及飽和脂肪酸,會導致胰島素分泌下降,進而無法處理體內的糖份,那麼糖尿病的風險自然就會提升。
素食者攝取的蔬果量較多,尤其是蔬菜跟全穀類,含有大量的「鎂」,這個營養素可以降低糖尿病的風險。其他像纖維質、抗氧化等成分,對於血糖的控制都有所幫助。因此茹素的飲食型態,對於降低糖尿病風險而言,是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邱雪婷指出,國外有臨床實驗尋找罹患糖尿病的受試者,實驗期間要求他們24個星期吃純素健康飲食,結果發現受試者不但血糖降低,且腎臟相關指數也都表現良好。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的病程很長,隨著發病的時間愈久,腎臟發生病變的機率也會跟著增加。雖然這份研究追蹤時間沒有長到可以看到未來腎臟病的發生率,但至少從研究結果可以得知,吃純素之後血糖下降,尿液裡的白蛋白也跟著減少。
至於素食者經常食用的非蔬菜豆類製品,如素雞、素鵝、素肉等,對於糖尿病是否會有影響呢?邱雪婷說明,目前沒有特別針對加工製品的相關研究,但這些食物製作過程常加較多的油和鹽。
此外,也要注意一些地雷食物,包括糕餅,含糖飲料等,這些食物雖然可能也是素的,卻反而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建議盡量不要食用。能夠預防糖尿病的素食是以天然蔬果、全榖、豆類、堅果種子等食材為主。
想要減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食材最好是以植物性來源為主,且從料理到端上菜盡量可以維持食材原來的樣貌。打個比方,像米飯本來應該是糙米的型態,就應該吃糙米,而不是把它做成精緻的糕點。
而蔬果也是原先的型態最好,而不是榨成果汁。此外,就算是葷食者也要減少肉量,現代人食用的肉量太多,可能1個便當就超過1天所需。吃進多餘的肉類,反而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機率。
邱雪婷呼籲,大家要多吃全穀類,少吃加工的食材,如此才是遠離糖尿病的健康飲食觀。
(本文獲「健康傳媒」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