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專題/失智症分幾種?有哪些症狀?遠離危險因子就能預防

專題/失智症分幾種?有哪些症狀?遠離危險因子就能預防

林芷揚

失智症

達志

2018-07-31 02:29

80歲的郭爺爺最近記憶力不好,郭奶奶一直以為老伴只是老了記性差,沒想到至醫院檢查,才知道是初期失智症,幸好發現得還算早!

超過65歲以後,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每5年就增加1倍。不過,為什麼有些長輩高齡90歲依然頭腦靈光,有些長輩七、八十歲就被失智找上門?

 

事實上,台北榮民總醫院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表示,失智症的病程很長,從大腦出現病變到認知功能異常影響生活,通常歷經十幾年的時光。

 

而且,並不是大腦有病變,就一定會演變成失智症,因此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減緩失智發生!

 

▲台北榮總失智治療及研究中心主任王培寧。(攝影/林芷揚)

 

 

不想失智,該避免哪些風險因子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失智症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抱寰指出,以失智中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來說,病因是大腦中堆積太多異常蛋白質,造成神經細胞死亡,進而出現大腦退化。

 

奇妙的是,有些人腦中雖然有這些異常蛋白質堆積,卻沒有失智,這也代表我們有機會延緩病情!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抱寰。(攝影/林芷揚)

 

至於第二常見的失智種類─血管性失智症,可能是長期的腦部小中風累積造成,或是突如其來的大中風釀禍。

 

此外,還有少數是受遺傳影響的早發性失智症,發病年齡多在60歲之前,且家族裡通常會有很多人罹病。

 

 

以多數失智症來說,都是是先天基因加上後天環境因素造成。基因無法控制,那後天的失智風險因子有哪些?誰又是高風險群呢?

 

以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而言,陳抱寰表示,阿茲海默症的主要風險因子是:高齡、女性、低教育程度,若是先前有腦傷、憂鬱症狀、長期服用安眠藥和鎮定劑也有可能增加風險。

 

血管性失智症的主要風險因素則有:男性、心血管疾病、肥胖等。

 

陳抱寰舉例,門診中若遇到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MCI),又符合上述風險因子的患者,比如只有小學學歷的80歲阿嬤,就屬於阿茲海默症的高風險群,會特別提醒家屬並密切追蹤。

 

 

另一方面,失智症與老年憂鬱症的症狀有些相似,都有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但憂鬱症和失智症的治療方式不同,且憂鬱會增加2倍失智風險,因此正確區分與治療很重要!

 

王培寧表示,憂鬱症病人會缺乏做事情的動力,就醫做測驗時也可能不太願意回答問題,但大多知道自己狀況不好,甚至為此焦慮。

 

醫師診斷時,除了評估病人的情緒狀況外,還會參考認知功能測驗、腦部影像掃描結果,來分辨是失智還是憂鬱。

 

陳抱寰指出,若從病程來區分,憂鬱症會有比較急性的變化,退化性失智症則會有較長的病程。

 

假如家屬告訴醫師:「我媽媽就是愛操煩,年輕時就常常心情不好,但從來沒像這個月那麼嚴重,不吃、不睡、不講話!」顯示病情是短期內突然發生,這樣的症狀就有助於醫師判斷。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引起失智的原因是什麼,都必須盡早治療。目前沒有能治癒失智的藥物,但及早用藥可以延緩病情惡化,增加日後的生活品質。

 

舉例來說,假設一位阿嬤壽命90歲,但70歲失智,假如完全不治療導致病情快速發展,80歲可能就進入失智晚期,恐將大小便失禁、長期臥床等,等於生命最後10年相當痛苦,照顧者也會心力交瘁。

 

提醒民眾,平時應維持健康生活型態,避免肥胖、三高、憂鬱等風險因子,若有睡眠問題應就醫治療,並增加大腦學習思考活動,都有助於遠離失智。

 

若懷疑失智應儘早就醫,確診後可透過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延緩病程。

 

陳抱寰補充,以中度阿茲海默症來說,可能出現精神行為症狀,此時會指導家屬如何因應,也會強化病人認知功能訓練、轉介醫療與社會資源等,陪伴家屬一起照護失智病人!

 

 

延伸閱讀

專題/針灸、中藥效果超好!中醫師教你遠離失智
專題/針灸、中藥效果超好!中醫師教你遠離失智

2018-08-07

才60歲也會失智?出現這些症狀,恐是年輕型失智症
才60歲也會失智?出現這些症狀,恐是年輕型失智症

2018-08-03

45歲上班族獨力照顧臥床母親 工作家庭兩頭燒的滋味
45歲上班族獨力照顧臥床母親 工作家庭兩頭燒的滋味

2018-08-02

專題/記憶衰退就是失智?要掛神經內科還是精神科?3步驟揪出失智症
專題/記憶衰退就是失智?要掛神經內科還是精神科?3步驟揪出失智症

2018-07-24

專題/以為只是健忘 沒想到是失智前兆?一張表自我檢測!
專題/以為只是健忘 沒想到是失智前兆?一張表自我檢測!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