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經痛、肌肉痠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疼痛,統計發現超過20%的成人都有自行購買止痛藥的經驗,但不少民眾沒有遵照仿單指示或醫囑,結果就曾發生過量服用導致噁心、嘔吐的案例,甚至影響肝腎健康不自知。
止痛藥是民眾容易購買也較常服用的藥物,許多人因此忽略正確用藥的重要性。
事實上,止痛藥根據成分的不同可分成三種: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中樞止痛藥、麻醉性止痛藥,常見的普拿疼屬於中樞止痛藥。
▲三種類型止痛藥比較表。(圖表來源/食藥署)
藥師王俊傑提醒,普拿疼有解熱鎮痛的效果,但沒有消炎的作用,這一點常被民眾誤會。
現代人生活繁忙,難免有頭痛等需要止痛藥舒緩的情況,在沒有疾病且諮詢過醫師、藥師的情況下,偶爾服用不需太過擔心,但仍然不建議長期、大量服用,尤其是自行服用止痛藥超過三天卻沒有改善,甚至症狀惡化,恐怕不是單純疼痛問題,應立即就醫。
▲民眾服用止痛藥務必遵照醫囑,不可過量。(攝影/林芷揚)
臨床上發現,遵照醫囑服用止痛藥的安全性高,但每一種止痛藥仍有其副作用,比如過量服用含乙醯氨酚的止痛藥容易傷肝,過量服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則容易傷害腸胃與腎臟。
為保障用藥安全,食藥署提出以下提醒:
1. 遵照醫囑服藥,不可因為服藥後症狀緩解,就自行停藥
民眾至藥局自行購買止痛藥,應注意外盒與仿單標示的有效期限、一天服用幾次、每次服用多少劑量、適合飯前或飯後服用等資訊,遵照指示服用,若有疑問應諮詢藥師。
若是醫師處方藥物,也應該遵照醫囑,不可因為服藥後症狀緩解,就自行停藥。
2. 主動告知使用藥物,不要併用兩種以上止痛藥,以免造成肝損害
由於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可能影響藥效,或產生不良反應,如果民眾正在使用其他藥品,包含各種噴劑、軟膏、痠痛貼布,應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舉例來說,退燒藥或感冒藥常含有止痛藥成分,同時服用可能導致劑量過量。
另外,不要併用兩種以上止痛藥,以免造成肝損害。
3. 服藥期間不喝酒!恐增加肝損傷的風險、腸胃副作用
酒精可能增加藥效或產生不良反應,例如止痛藥成分「乙醯氨酚」併用酒精,恐增加肝損傷的風險;非類固醇抗發炎類止痛藥併用酒精,則可能增加腸胃副作用。
因此,服用止痛藥應配白開水,且服藥期間不可飲酒,包含部分民眾睡前習慣喝的葡萄酒,都必須暫停。
4. 服藥不空腹!可能造成腸胃不適甚至出血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在長期使用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腸胃不適甚至出血,因此建議與食物一起服用,或是飯後服用,保護腸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