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癌症的患者常因為各種內在與外在原因日益消瘦、營養不良,進而影響治療效果,亞東醫院營養師欒家菁表示,甚至有癌友陷入飲食迷思,誤以為只要忌食或斷食,就能「餓死」癌細胞,但這樣的做法更可能讓健康的細胞缺乏營養,無疑是餓死自己。
斷食餓死癌細胞?可能先餓死自己
營養師欒家菁在亞東醫院癌友營養照護講座中指出,癌友的飲食與治療成效、健康息息相關,除非因為食慾不佳不想進食,否則化療中的癌友大多體重還是可以維持在正常範圍。
但在與癌友接觸的過程中,她注意到坊間流傳許多錯誤的飲食偏方,甚至有五分之一的家屬與病友面對癌症病魔,主張不要吃太營養甚至拒絕飲食,想藉此讓癌細胞沒有營養而死掉,但接受治療需要有足夠的體力作為後盾,採用忌食或斷食法,可能導致體內正常的細胞沒有力氣運作,讓身體更容易受到癌細胞攻擊。
因此,有部分癌友不是死於癌症,而是讓生命終結於營養不良。為了避免悲劇發生,欒家菁建議,可參考衛福部最新頒布的飲食指南手冊,補充足量但不過量的蛋白質,建議多攝取黃豆製品,如豆腐、豆漿,也可攝取蛋、魚肉等,搭配走路、散步等適當活動,才能產生免疫力,抵禦癌細胞。
▲營養師欒家菁建議癌友參考衛福部頒布的每日飲食指南,充足攝取各類營養才能抵禦癌細胞。
一週體重減輕2% 需注意營養攝取不足
但癌症病友該怎麼知道自己營養不足呢?欒家菁提供一個基本公式,「理想體重=身高(公尺)×身高(公尺)×22」,病友至少每週需量一次體重,一旦一週減輕超過2%、一個月減輕超過5%、三個月減輕超過7.5%、半年減輕超過10%,就代表營養攝取不足,需要更積極補充養份。
她以60公斤成人為例,一週只要減輕超過1.2公斤,就符合嚴重體重減輕,需要補充營養品或攝取更多食物。
食慾不振怎麼辦?面對治療副作用的飲食對策
但癌友可能因為化療、手術或放射治療等過程,出現食慾不振、味嗅覺改變或吞嚥困難等副作用,面對這些困擾,欒家菁建議少量多餐因應,在正餐之間穿插點心,或是在身體舒服的時候盡量多吃一點東西,通常患者在午餐前胃口會比較好,而化療中的病人也可以在化療前或兩次治療中間盡量多吃一點,把握每個想進食的念頭,全力幫身體補充足夠養分。
對食物味道敏感者,可以把食物放冷後食用,若不喜歡營養品的口味,可以加上水果打成奶昔,也可以煮玉米濃湯或南瓜濃湯,放溫後倒入營養品混合,讓患者覺得是在喝濃湯不是喝營養品,增加接受度。
而許多癌友都會口乾不適,欒家菁說,可試著吃較甜的食物,或類似檸檬水等飲料,增加唾液分泌,或把食物煮成勾芡狀方便吞嚥。而癌症患者也需要多補充水分,但因為白血球減少,飲水也必須調整,建議患者只喝煮沸後的水,即使是瓶裝水也不夠安全,且盡量不要食用隔夜菜,減少被細菌感染的機會。
▲亞東醫院營養師欒家菁主講癌友營養照護講座,幫癌友破除飲食迷思、找回健康。(攝影/邱璟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