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飲食指南今(13)天出爐!相隔7年之後,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其中修正的3大重點,即為蛋白質食物類的攝取排序,蛋比肉更優先、「全穀根莖類類」修訂為「全穀雜糧類」,以及過往的「低脂乳品類」改為「乳品類」。
蛋其實比肉更營養 蛋白質攝取順序修正
過往蛋白質食物類的選擇,為避免攝取飽和脂肪,原本建議攝取順序為「豆、魚、肉、蛋」,但臺灣營養學會王果行理事長指出,根據近年來的研究數據顯示,蛋類的攝取量與罹患心血管疾病、血液膽固醇濃度沒有關聯性,而且蛋的營養含量豐富高,不如肉類含較多脂肪,因此調整攝取順序為:「豆、魚、蛋、肉」。
全脂乳品一樣好 不再是脫脂、低脂奶為優先
國健署指出,過去若要攝取鈣質,會建議選擇「低脂乳品」,以避免減少攝取脂肪。但許多研究指出,攝取全脂乳品並不會造成體重增加、提升慢性病風險,因此正式正名為「 乳品類」,國健署也強調全脂乳品和脫脂奶、低脂奶的營養含量是一樣的。
全穀「根莖類」改為全榖「雜糧類」
為了提高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量,全新的每日飲食指南將「全穀根莖類」修訂為「全穀雜糧類」,除了原本的穀類(如大麥、玉米、稻米),也包含根莖類的薯類(像是地瓜、南瓜、 蓮藕),或是食用其種子的豆類、其果實的富含澱粉食物,像是紅豆、綠豆、皇帝豆、栗子、菱角等食物。
台灣人普遍飲食不均衡 建議要這樣吃
根據國健署2013- 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民眾普遍蔬菜水果吃太少、蛋白質澱粉常過量,有極高的比例未達到均衡飲食。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是指出,攝取充分的蔬菜及水果,可預防如心臟疾病、癌症、糖尿病和肥胖等慢性疾病。
因此若一位成人(19-65歲)每日需求熱量 2000 大卡來計算:
每日全榖雜糧攝取建議攝取量為 3 碗、豆魚蛋肉攝取建議攝取量為 6 份、油脂類建議攝取量為5 茶匙;另外蔬菜類應至少達 3 份、水果類達 2 份、乳品類達 1.5 份 及堅果種子類達 1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