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擦傷可不能「沒關係」,如果傷口遭細菌感染變成「紅、腫、熱、痛」的蜂窩性組織炎,此時須立刻就醫,以免傷口變嚴重,若不幸併發敗血症,恐會有生命危險。
近日天氣寒冷,一位作家因皮膚有裂傷卻不以為意,前往三溫暖泡湯,回家後傷口卻發炎、腫痛,就醫後才發現,小小的裂傷已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得住院治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災難醫學科主任簡立建說,有些人因血液循環不好、抵抗力較差,若未注意到身上小傷口,很容易會招致感染。他表示,最近急診室收治蜂窩性組織炎的病人,「好像有點變多」。有的患者是腳趾甲旁邊受傷,或是腳踝擦傷,一直覺得不舒服,前來就醫才確診是蜂窩性組織炎。
台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彭成康則表示,這個疾病一年到頭都有,算是「很普遍」,患者年齡層有老有幼,分布差別不大。
具免疫力者 少有併發症
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林奏延指出,蜂窩性組織炎的起因多半是民眾有擦傷、蚊蟲咬傷或割傷等小傷口,未小心保養,過不久就產生「紅、腫、熱、痛」。
然而這個聽起來很嚴重的疾病,其實沒那麼可怕。彭成康指出,蜂窩性組織炎簡單來說是皮膚軟組織遭細菌感染,只要不是免疫力機能特別差的患者,治療上不會有嚴重的併發症。
但也有民眾過度緊張,誤以為小傷口都會成為蜂窩性組織炎。彭成康說,細菌入侵皮膚後,一般正常人抵抗力好,自身的白血球就可以把細菌消滅,是傷口「沒有照顧好」或是「被汙染到」才會擴散成為蜂窩性組織炎。
林奏延解釋,在感染科的疾病中,蜂窩性組織炎算是輕微的,主要菌種是鏈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的部位為臉部與四肢,一般在門診使用第一線口服抗生素或是局部塗抹藥膏,七到十天即可痊癒;社區感染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六成有抗藥性,需要調高藥物劑量;針對發燒或是淋巴腺腫痛,加上本身抵抗力又低的患者,就會建議在醫院使用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