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一名住在美國加州的男子,幾乎每天都會吃鮭魚生魚片,某天上廁所時竟排出一條長約167公分的寄生蟲,嚇得他趕緊就醫!生魚片也是許多台灣民眾最愛的美食,到底該怎麼吃,才能健康又安心?
生魚片口感鮮嫩,與烹調過的魚肉大不相同,是很多饕客獨愛生魚片的原因。若以營養價值來說,營養師王子南指出,鮭魚、鮪魚等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有助於調節血脂肪、降低發炎,而Omega-3不耐高溫,因此生魚片的Omega-3含量比熟食的魚類料理還要多。
不過,少了高溫加熱的步驟,也容易吃進寄生蟲和細菌(如:李斯特菌)。預防寄生蟲的最好方法,就是盡量別吃生魚片,但如果真的想解饞,王子南提出以下5點注意事項:
1.少吃淡水魚的生魚片
生魚片的來源可以分成淡水魚(吳郭魚、草魚等)和海水魚(鮭魚、鮪魚、旗魚等),相較之下,淡水魚的寄生蟲感染率比較高,若想吃生魚片,建議以海水魚為優先。
如果一定要吃淡水魚的生魚片,除了慎選安全來源,建議食用前先經過攝氏零下35度冷凍15小時,有助於降低寄生蟲的風險。
2.確實清洗、冷凍保鮮
海水魚的生魚片雖然較安全,也可能帶有海鮮常見的「腸炎弧菌」,導致食物中毒。不過,腸炎弧菌不耐淡水,只要用清水沖洗就可以大致去除。
吃生魚片應注意來源是否新鮮,有無確實清洗、適當保存,並留意冷凍庫的溫度是否夠低,以免魚類產生大量組織胺引起過敏,即使冷凍保存也要盡早食用。處理不同的魚類之前,應該用清水沖洗刀子、砧板等工具,以免食物交叉感染。
3.勿依賴芥末、醬油殺菌
有些民眾誤以為,吃生魚片沾的哇沙米(山葵)、芥末、醬油可以抗菌,但其實這些醬料的主要功能是提味、去腥,沒有太大的殺菌作用,更無法殺死寄生蟲。因此,慎選安全的生魚片還是首要之務。
4.控制食用量與頻率
針對一般健康民眾,偶爾享用生魚片沒有大礙,但不建議經常、大量食用,以免攝取過量蛋白質和重金屬,以及造成營養不均衡。吃魚之外,蛋白質的部分還可以透過蛋類、豆類、低脂肉類(如:雞肉)補足。
另一方面,魚肉中的消化酵素(Thiaminase)具有分解人體內維生素B1的特性,但高溫烹調後就可以降低其活性,因此若經常大量食用生魚片,可能造成維生素B1的缺乏。
5.特殊族群避免吃生魚片
比起熟食,生魚片畢竟較容易有寄生蟲和細菌感染的風險,建議癌症、接受化療與放療、器官移植的患者,以及本身免疫力較低的民眾避免吃生魚片,比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