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長久坐,導致脂肪堆積腹部,「大肚男」、「小腹婆」比比皆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師謝明憲表示,肥胖主要有2大證型,一是喜歡膏粱厚味的食物,進而產生濕熱體質;另一種則是飲食不節,導致脾胃受損,造成虛胖,常常精神委靡、虛弱乏力。
想減重最基本的就是少吃多動,當消耗的比攝取的多,沒理由瘦不下來。平日可多按摩腹部穴位,「天樞穴」促進代謝,「大橫穴」能排除宿便;「滑肉門」顧名思義,肉會被滑掉,為減肥常用穴,按壓有助於消除脂肪。
天樞穴
位置:肚臍左右旁開2寸處, 約莫3指寬度,左右各一。
功能:大腸經氣聚集之所,按壓可促進大腸蠕動,避免便秘,減少腹部脂肪囤積。
按法:雙手拇指或食指指腹同時置於兩側穴位,由輕到重慢慢加壓3∼5分鐘,直至感到痠脹, 手指再上提,反覆3∼5次。如果力道不夠,可借助小工具,較為省力。
大橫穴
位置:肚臍左右旁開4寸處,約莫5指併攏寬度,左右各一。
功能:除濕散結,健脾理腸,可提升脾胃運化,有助於減緩脂肪堆積、排除體內宿便。
按法:以雙手拇指或食指指腹對準兩側穴位施壓,慢慢加壓3∼5分鐘,直至感到痠脹,手指再上提。反覆3∼5次,同樣可借助小工具按摩。
滑肉門穴
位置:肚臍上方1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約3指寬的柔軟處,左右各一。
功能:肥胖者多痰濕,按壓滑肉門穴可祛痰濕,且穴位深部為小腸,能增強胃腸消化吸收力,消除腹部多餘脂肪。
按法:以雙手拇指或食指揉按穴道,慢慢施壓至痠脹為止,持續約3∼5分鐘,反覆3∼5次。如果手滑,可使用小工具幫忙,如原子筆尾端,但不要戳壓,可能導致肚子發炎。
神闕穴
位置:肚臍中央。
功能:調節腸胃功能,抑制胃酸分泌過多,糾正異常食欲,緩解便秘。中醫主張平衡,並無降食欲的穴道,但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曾做過實驗,埋針於神闕穴兩側(非直接埋在穴位上),有助減少進食量。
按法:將雙手搓熱,以指腹末端順時針緩慢按揉30 次,再逆時針按揉30次,力道適中,反覆3∼5次。肚臍皮膚較薄,易感染,不可直接針灸或戳壓。
※注意:飯後或空腹不宜按摩腹部穴位※
本文摘自今周刊《生活i健康》特刊「穴道按摩除百病」